导航

用爱心凝聚爱心——记省级文明家庭王崇富家庭

 2022-01-28 09: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王崇富是永善县委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有一个简单平凡而又团结和谐的幸福家庭。他秉持“和”的理念,常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引导家人牢记“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的道理。祖孙三代六口人一起生活,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邻里和谐,深得大家的好评。他们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把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

遵纪守法、民主理家

王崇富是一名老党员,对党组织、国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也积极的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王崇富和妻子周仕英都出生在永善县码口镇的农村,父辈都是地道的农民,结婚的前几年妻子在家耕田种地、陪伴父母、抚养孩子,他在茂林镇工作。儿子王磊高中毕业后从事自由职业,2012年与中国移动公司永善移动职工陈思宇结为夫妻,他们继承着优良的家教家风,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孝敬老人、尊重长辈、抚育儿女。这个六口之家父子、婆媳、夫妻相处和睦,从未发生过口角。相敬如宾、相互尊重是他们一家人家庭幸福的源泉,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是他们家庭矛盾的融化剂。每当生活中出现小摩擦时,他们总能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从而和风细雨般的解决矛盾。当家庭成员心情或身体不好时,他们都能细微照顾、相互关心。他们经常相互提醒,生活中要遵纪守法,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坚持原则。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热心帮助、乐于助人

1997年8月,是段特殊的日子,家住码口农村的外侄黄正毅小升初考试成绩优异,被永善二中拔尖录取。这本是件喜事,但对于这个农村困难家庭来说却是忧事、难事,孩子怕被骂而不敢对其父母讲,因为其父当时已是糖尿病晚期,家里无法支撑他到县城读书的费用,他也不想增加父母的负担,决定辍学。听到这事后,王崇富心酸了,他不愿意看见外侄辍学,于是跟妻子商量,支持孩子到二中读书。为此,他专程到码口大姐家做姐姐、姐夫的工作,说服姐姐和姐夫支持外侄去上学,自己承担学费问题。而就是这个“先由我来承担着”的承诺,让他承担了外侄从初中到高中整整6年的所有费用,外侄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高中毕业后考上了重点大学。

主动担当、关怀备至

2005年王崇富调入县城工作,由于夫妻双方老家都在农村,多数亲戚都在外面打工,亲戚们的子女在县城读书都望他们帮助看管。面对这个问题,他没有拒绝,主动承担了起了照顾这些侄儿、侄女、侄孙女的义务。第一年来了3个孩子,因为孩子还小,处于小学阶段,他便把这3个孩子都安置在自己家里,因为家里的房间有限,便安排两个女孩子住书房,在客厅放了一张小床,让侄儿居住,这让原本并不宽敞的家更加拥挤了。面对他的这个决定,儿子、儿媳也没有丝毫埋怨,还说人多热闹些。此后,陆续有11名孩子寄住在他家,有的从小学一直住到高中,有的从初中一直住到高中,最长的历时15年。最多的年份同时有7人之多,每天吃饭都是一大桌子人。旁人见了都会羡慕地说:“这家人太闹热了。”在王崇福的这个大家庭里,注重民主作风,充分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们对有关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分析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注重家庭卫生,每天他的妻子都要打扫房间,让孩子们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给他们安排了任务,把饭后洗碗交给他们洗,让他们两人一组轮流值班。为了让这些侄儿、侄女、侄孙女有家的感觉,近几年,每逢孩子们的生日,他的儿媳陈思宇都会订一个蛋糕为他们庆贺一番。为了鼓励孩子们认真读书,王崇富还立下规矩:凡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到大中专院校及以上学校读书的孩子,奖励5000元。

这些年虽然很辛苦,日子也过得紧巴,但很踏实、充实,也很幸福。目前,还有5个亲戚的孩子在上大学,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江苏打工,假期他们都会来王崇富家住上一些时间,直到开学。

以心换心、情谊更深

王崇富夫妻在几十年的家庭生活中相濡以沫,遇到问题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支持对方的想法和决定。王崇富很注重处理好与妻子娘家人的关系,在给自己父母买礼品的同时,一定要给岳父母也购买等值或以上的礼品,当妻子的兄弟姊妹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积极主动想办法帮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经济极度困难,由于岳父过世早,小的弟弟还小,家庭生活很拮据。每年春耕播种时节,他总是要给家里解决些化肥钱,以帮助减轻一些负担,王崇富的妻子对丈夫的做法很感动,在丈夫的兄弟姊妹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长此以往,夫妻之间经常沟通,感情更加深厚,家庭更加和睦。

人的一生很是短暂,能为他人、后辈做点有益的事,做到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子孙孝顺,是最大的幸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部分。王崇富的家庭就是这个社会一个和谐健康的细胞,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他们一家人用爱心凝聚人心,引导家庭走向和谐;用爱心点燃烛光,引导家庭走向光明;用爱心照亮别人,给予别人温暖与关爱。

昭通市文明办 供稿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