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6-26 14:09美丽的巧家马鞍村。
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行驶在去往巧家县小河镇马鞍村的山路上,小河镇的宣传干事严仁林一路为我们详细讲述马鞍村的前世今生,纯朴的苗族同胞在这个酷似马鞍的山寨里,过着从狩猎到男耕女织,再到现在的青年外出务工、老小留守山村的生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年年岁岁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奋斗故事……
一路攀升,层层梯田,环绕山腰。翻过梯田便是马鞍村,蓝天白云下,山峦叠翠,山坡上,山羊一边享受阳光浴,一边欢快地啃食着青草;一块块梯田上,紫色的、白色的洋芋花竞相绽放;房前屋后,栩栩如生的墙壁绘画,展现出苗族同胞善良、勤劳的美丽画卷……
有人说,花一样的苗族,美就美在苗家女子身上的五彩霓裳。那一针一线刺绣而成的布衣、百褶裙、腰带,是一种民族的符号,是历史无声的记忆。在马鞍村,随处可见苗家女子身着百褶裙,美丽大方,铜铃、彩珠时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各式各样的服饰吸引了我们,村委会副主任王江清给我们找来几套苗族服饰换上,大家都兴奋不已,衣服的每一个部分代表什么,王江清一一为我们讲解。苗族骁勇善战,这些文化全部在服饰上体现出来。苗族服饰的花纹有各种不同的造型,但是每一件披挂都象征着战旗,披挂上必须要绣上寨门,寨门不能封闭,代表着开放包容,喜迎八方来客,也让更多的苗族同胞走出去。
苗族的花山节,有的地方是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有的地方在正月里举行,马鞍村的花山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节日期间,男女老幼穿上盛装,会集到事先选定的山上玩耍,吹芦笙跳舞、对歌、摔跤、斗牛、骑马射箭、穿针、织麻比赛,亲友相会,饮酒谈心。很多青年男女借此对唱山歌择偶,求爱山歌多半是现编即唱,在歌声中建立感情。
村民李光华骑马射箭样样在行,谈起当年的比赛他依然意犹未尽——2015年他参加昭通市举办的民运会,代表巧家出战,荣获了骑马一等奖、射箭一等奖,射击也拿了第四名。这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
在马鞍村,随便向一位老人了解和追溯马鞍村的历史,他们都会跟你娓娓道来。69岁的李光发,一头乌黑的头发让人根本猜不出他的年纪。说起他们的祖先如何迁徙到马鞍的,李光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小河镇竹山村和马鞍村的苗族是从贵州威宁迁徙而来,穿越牛栏江大峡谷,进入小河彝族土司的领地后(高寒的竹山、马鞍),开始了火种刀耕、繁衍生息的日子。
我们还听到了许多关于苗族先民美丽而精彩的传说,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李光发告诉我们,在这里女孩叫“拉莫”,男孩叫“咱巴”。我们努力地学习几句简单的苗家语言,惹得老人忍俊不禁。
2017年,一辈子没有走出寨门的李光发去到了新疆种棉花,这让他开阔了眼界。“要是再年轻几岁,我还想去新疆种棉花!”老人颇为遗憾地说。
马鞍村有较好的林地资源,马鞍的山羊,口感细腻、味道醇厚,吸引不少客商前来收购,发展养殖业一直是村组干部和村民共同认可的路子。从新疆回来后,李光发开始养殖山羊,如今,老人饲养了130多只山羊,年收入有两三万元。说起寨子的变化,老人连连感谢党的政策好。
原来这里交通闭塞,人们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党和政府没有把这个落后的村寨和生活在在这里的人们遗忘,在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拂下,修公路、建新房、拓产业,马鞍村旧貌换新颜。为让贫困群众都富起来,马鞍村除了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还根据富余劳动力多的特点,积极组织引导有劳动力的村民外出务工,定期开展劳动力技术培训,增加群众收入。
一个偏远落后的苗寨将成为乡村旅游的目的地。云卷云舒下,芦笙悠扬,激烈的骑马比赛、精美的苗家服饰、地道的生态美食、浓郁的民俗风情……
山村的生活悠闲祥和。马鞍的纯净,书写着她的内心之美,干净利索,清新素雅。一份静谧,马鞍村幽幽地躺在这片山林。如果有一天,有人对你说,我们远离这喧闹的都市,去找一个世外桃源安静一下吧!那就来马鞍吧,这里没有忧愁与压力,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
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 杨 明 毛利涛 实习记者:田朝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