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6-23 10:22格巧高速公路巧家南立交互通。 毛利涛 摄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每当读到这句诗时,我便不禁想到了昭通的路。昭通的山路最令人心旷神怡,在春风中、绿荫下,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总能看到那令人心醉的亮丽风景。
对于其它地方的人来说,昭通绝对算不上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区。或许,有人会在新闻里看到满载昭通人的爱心、捐赠43吨抗疫物资的大货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这是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昭通对上海的驰援。昭通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交通不断发展的结果。以前,昭通人在莽莽苍苍的大山里,忙碌着手上的农活,却未曾放弃对诗和远方的美好憧憬。一代代昭通人背着竹篓,用脚、用推车、用摩托硬生生“开”出了许许多多条路。而今,这些路“条条大路通大山”,昭通人实实在在地把“以路致富,以人求存”做到了极致。
以路致富
在古时候,昭通算得上是一个天险之地,属于“易守难攻”的那一种,以山奇水险而闻名。蜿蜒的山脉,是修路最大的难关。昭通的雨水很多,这是云南地区的特色天气所致,在北方忙于耕种的时候,昭通基本上都在下雨。前面修路后面塌,施工难度极大。修路的过程,经常是人背马驮运送施工物资来进行的。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修路人凭借着让天堑变通途的信念,硬生生啃下了许多硬骨头。而今,这里的路修到了云端,在雾大的日子出门,汽车就好像飞驰在云雾仙境中,四周都是苍茫的山脉,马路的尽头仿佛是另一个时代的印记。
老话说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是一个地区能否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昭通的大山里,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天麻、竹笋、腌肉等,这些农产品难以流通。而如今,路通达四方,村民可以把山里的资源运输到更远的地方,变成钞票带回家。
以人求存
一个地区想要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过往的历史岁月里,昭通是革命老区,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昭通人那份“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精神也传承了下来,每个人都在公路的修建上面出了一份力。至今我还记得,村民们提着锄头、举着簸箕到修路现场帮忙的情景,他们中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也有的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泥路遇上下雨天,积水严重,村民们的鞋子上沾满了泥巴,举步维艰。如今,汽车飞快地在柏油马路上面飞驰,村民们“脚不沾地”就能轻松到家,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变。这一切都是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村民的积极主动共同完成的,前者果断把握大方向,排除万难,投资建设,后者极力支持,自发修路,有的是精神支持,有的是物资援助,有的直接投入到公路的修建中。人人都明白,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只有路通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期盼才能有着落。
湛蓝的天空之下,是大美昭通的一片祥和景象,蜿蜒的路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尽显昭通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开车到山顶,看着像一层层纱一样的云,那层层叠叠的山峦即将和蓝天混为一色,青中带蓝,蓝中带青,一片美景尽收眼底。纵横的交通,物资的随意流通,这就是修路带来的便捷。路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以及安享美景的愉悦。
书写诗和远方
如今,昭通人民正享受着交通建设发展带来的便捷,仿佛那些充满汗水和艰辛的修路历程如昨日之梦一般。但是我不一样,身为一名交通警察,我铭记着关于昭通交通变化的一切。在修路之后,交通安全问题最受关注,所谓干一行爱一行,自从成了一名交通警察,我更深切地感受到:维持交通秩序,让人们能够安全出行,享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便利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以路致富,以人求存。一场春风,一场暖阳,我相信所有难熬的日子终将过去,留下的一定是乌蒙山上那些漫山开放的山茶花,循着花香,我继续去寻觅昭通人的诗和远方。家家户户出门迎春,在绿影扶疏之下,在清风环绕之中,看着被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映射着昭通满眼的绿水青山。
作者:雷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