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小草莓染“红”小山村 ——昭阳区苏甲乡布兴村产业发展侧记

 2022-06-17 16: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初夏的苏甲乡布兴村,凉意徐徐。但是,低温气候依然阻挡不了这里连片的草莓顽强生长。白色的草莓花随风摇曳,工人们正在锄草,曾经荒凉的大山,因为草莓的点缀,变得生机盎然。

破局 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布兴村位于昭阳区苏甲乡西部,平均海拔2680米,耕地面积9580余亩,林业用地11190余亩。布兴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种植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截至2021年末,全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436户2014人。曾经的布兴村,村民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村里光棍多……

如今,虽然布兴村如期实现脱贫出列,但如何接续乡村振兴,如何发家致富,成了摆在全村干部群众面前的难题,也成了布兴村党支部书记胡兴才的心病。

胡兴才曾经尝试过带领村民发展种植苦荞、麦子和玛卡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2021年5月,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驻布兴村工作队队长李顺清到达布兴后,组织工作队员和村“两委”成员通过多次研判分析,决定大胆尝试种植夏季草莓。

敢于破局,才能挣脱思维的牢笼。这是胡兴才和李顺清达成的共识,也是两个汉子倔强性格里不屈服的底色。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李顺清不仅把发展草莓非常成功的种植能手请到布兴村进行实地考察,还把自己年迈的父亲从曲靖市会泽县接到布兴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据李顺清介绍,他的父亲是夏季草莓种植的资深技术员,经验非常丰富。

村干部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在高海拔的布兴村试种草莓,是一件新鲜事,没有经验和模板复制,在动员村民参与种植时,当地群众没人愿意冒这个险,于是村“两委”成员率先垂范,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胡兴才率先带头,其他村干部积极响应。李云巧是布兴村党支部副书记,作为妇女干部,她积极投入资金带头发展草莓产业。“目前来看,发展夏季草莓种植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希望下一步布兴村的妇女见到成效后都踊跃参与进来,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布兴村兴旺起来。”李云巧说。

在苏甲乡党委政府帮助解决贷款后,布兴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发展模式拉开了草莓种植的序幕。

突围 劣势才能变成优势

长期以来,海拔高、气候恶劣成了制约布兴村发展的瓶颈,当地群众在广种薄收的土地上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没想到,夏季草莓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大家对环境的认知,曾经人们诟病的地理、气候等劣势成了沉睡的优质资源,只是需要唤醒。

胡兴才说:“夏季草莓的种植最适宜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地方,同时我们还有水源丰富、空气质量好的优势,以前的环境劣势变成了我们种植草莓的优势。”

发展农业产业,种出来不是本事,收获真金白银才是终极目标。在前期考察期间,李顺清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一家销售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让胡兴才等带头人吃下定心丸。

产业发展 最早受益的是当地群众

在发展草莓产业之前,村“两委”和工作队就定下制度,用工优先照顾村里的困难家庭。

今年59岁的周映美是布兴村11组村民,布兴村开始种植草莓后她就在家门口务工,说起发展草莓产业给她带来的好处,一个月收入2800元的她感慨万千。

通过半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布兴的草莓长势喜人,这让胡兴才一直悬着的心逐渐落地。胡兴才算了一笔经济账:“荞子的亩产值只有3000元左右,而草莓的亩产值能达到两万元以上。”他笃信,草莓产业将给布兴村带来变化。

据介绍,截至目前,布兴村流转土地216亩,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家门口务工达1800人次,支付务工工资16万元。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我坚信,夏季草莓种植项目是带动布兴村老百姓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李顺清如是说。

通讯员:严 格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