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生似春晖——记巧家县小河镇嘿格村党总支书记田锦云

 2022-06-14 10: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田锦云察看养殖场情况。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5月31日,在这个还没感受到酷热的日子里,记者乘车沿着巧家县小河镇半山腰的通村硬化公路,到达了距小河集镇15公里、海拔1200米的嘿格村,在山清水秀的大坪村民小组采访了村党总支书记田锦云。他同时也是拥有占地7亩、3栋大型养殖生产房的“农场主”。

田锦云听说要采访他,起初还有点不“配合”,说自己很普通,没啥好采访的,但说起养殖场的建设,他才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他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养牛的来龙去脉。

田锦云,出生在小河镇的嘿格村,1997年走出大山创业的他,带领家乡的一帮青年走上了基建工程工地,精明能干的他便开始从施工方手中承包一些小项目自己干,经过一番拼搏,在工程项目的修建中掘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与家人也落户于昆明市西山区。说起搞基建工程时的成就,他骄傲地说:“元陆高速公路、昭待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等都有我施工的标段。”

在采访中才得知,外表黝黑健壮的田锦云,却是与癌症“战斗”了8年多的“勇士”。2013年,田景云感觉身体不适,便到各地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确诊为直肠癌,通过手术和化疗后,身体逐渐恢复,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的他,对一切都看得开、想得通,2017年3月,他又做了一次肝部手术;2021年6月,他肝部因病情再一次做了手术。他说:“自己已经是‘死’过一回的人了,还有什么不敢面对的呢!”正是他这种笑看人生的乐观态度,使他的生活经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017年,正值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小河镇党委、镇政府班子研究,想在各个村寻找一些致富带头人回乡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经过筛选,从嘿格村走出去的田锦云进入了视线,通过联系和动员,说服了他回乡发展养殖业。

“当时,镇党委领导说,你在外面发展得很好了,现在家乡还很穷,很需要像你一样的成功人士回来帮助家乡发展,真诚邀请你回来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 田锦云几经化疗后,已经居家养病了两年多,不想再创业的平静心被激活。2017年8月,他毅然响应家乡号召,回到了老家嘿格村大坪村民小组,在家乡的土地上开启了他的养牛之路。

在地方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有着建设经验的田锦云经过不到3个月的努力,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7亩,拥有育肥区、繁殖区、饲料存贮区的标准化养殖场,并投入使用,注册成立了“巧家县锦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以每头6700元的价格从鲁甸县桃源镇、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等地的畜产品交易市场引进了81头牛投放到养殖场。2020年,市场的牛价涨幅明显,购买1头六七个月的小牛就得花10000多元,养殖成本的增加,让他萌发了购买母牛来繁殖饲养的念头。于是,他销售了已经育肥的50多头牛后,筹资60余万元又购进了18头母牛和一头种公牛,把养殖的重点放在扩繁上来。目前,该养殖场内已有育肥牛30余头、母牛40余头、新生牛犊10余头,还有10余头母牛即将生产。今年以来,田锦云又卖出了育肥牛近20头,并将小牛赊给附近的村民进行饲养,待村民方便时再付款。

由于当地养牛缺乏饲料,田锦云养牛所需饲料的加工原料基本上从河南郑州采购而来,一年需要购进120吨左右。为了就地解决一部分饲料供应,田锦云把自己的荒山、耕地连同从村手中流转的50亩耕地全都种植了牧草——皇竹草,并聘用当地的村民进场务工,每年需要季节性零工500多个,以每人每天100元至120元的标准支付务工费,一年下来,要支付各类务工费5万多元;还以每年30000元的工资聘请了固定工人3名帮助管理。

村民侯同明今年70多岁了,儿子媳妇都外出务工,他在2021年初购买了一头母牛饲养,当年年底就生产了一头小牛,由于是冻精改良的西门塔尔,出生才3个月就被他的一个亲戚预订了,议定为6个月时来牵走,价格9200元。目前,他已经养上了两头母牛。老人说:“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我在家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养两头牛来添补家用,自己的生活也更充实。”

在田锦云的带动下,村民们的养牛积极性高涨,嘿格村的大地、姜家湾、沙老包、大坪、坳口、嘿格等10个村民小组有200多户村民都饲养牛,多的达10余头、少的有一两头。

2021年2月,田锦云当选为嘿格村党总支书记,同年3月,他高票当选为嘿格村委会主任。在发展产业上,他要求村“两委”干部及各党支部的党员带头作示范,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种植与养殖。截至2021年底,该村已发展花椒400亩、软籽石榴200亩;在养殖上,除常规的生猪养殖外,养牛规模也迅速扩大,目前,全村牛存栏500余头,群众的增收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你多久能够收回你的投资成本?”“可能要20年左右吧!”当记者问到投资回报率时,田锦云笑着回答。

“花卉正浓风日好,今年已不负春晖。”田锦云说,“我回乡创业的目的就是要把乡亲们带动起来,只有前面有人干,后面才有人跟,乡亲们才能看得到希望。我的愿望就是在我有生之年能真正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一只‘头羊’。”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