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6-14 10:00近年来,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牢固树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探索建立民族团结进步与消防救援的共创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保卫着全市2.3万平方公里509万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领导,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
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由彝族、壮族、白族等10种民族组成,多年来,支队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广大消防指战员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组织引领奠基础。成立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领导、主官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消防救援队伍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二是红色教育打底色。以“红色堡垒”为辐射点,在扎西干部学院、罗炳辉将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所挂牌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12处。开展每年走一遍红色革命路、每半年办一场红色故事会、每季度讲一堂红色党史队史课、每月面向各族群众开展一场“讲述红色故事,宣传民族理论”主题活动、每周看一部红色电影“五个一”活动,深化指战员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指战员心中。三是政策倾斜强底蕴。在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上向民族干部倾斜,在生活中尊重民风民俗,关心照顾少数民族指战员生活,大批优秀民族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推动消防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乐于奉献,永做各族群众最贴心的“守护者”
支队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开展爱心助困活动,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温暖、献爱心”“查隐患、保平安”“精准扶贫”等活动。积极以志愿服务活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契机,开展清扫街道、冲洗街道等义务行动50余次,主动担起城市美容师,用实际行动为市民创造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开展消防志愿服务“守护计划”,投入70余万元,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中小学生消防安全读本》并组织收看网络直播;开展《全市青少年儿童消防安全素质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200余所学校近80万在校学生进行了专业消防安全培训;先后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消防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捐款10余万元,资助21名贫困学生,慰问农村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210余人,参加地方义务劳动800余次,参与抗旱送水出动警力5000余人次,出动车辆800余辆次,送水11000多吨,开展义务献血70余次,共计献血282000毫升;组建农村微型消防站1200余个,队员6000余人,在1万人以上搬迁安置点配备消防协管员100余名,累计投入扶贫帮困专项经费40万元;开展防火知识宣传100余次,组织县外转移就业1263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2户,实现村民年人均增收0.4万元。制定《昭通市农村消防安全建设标准》,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乡村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消防工作纳入“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17个民族乡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切实守护全市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至上,永做民族团结进步路上的“践行者”
支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十六字总要求,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和全市各族群众站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支队是全国首家与总部位于台湾的国际搜救教练联盟合作,引入国际一流的山岳、水域、火场脱困、紧急医疗救护等技术,开展20余期专业救援轮训,281名指战员取得国际救援资质,搭建了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应急救援交流平台。建成国内首创的激流训练设施,承办省内外山岳、水域救援培训任务51期,为全国输送山岳、水域救援技术人才3200余人,其中来自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指战员200余人。 2021年以来,支队结合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全市部署开展遏制“小火亡人”消防安全“敲门行动”,共检查民族地区、重点单位、农村等场所97698次,发现和清除火灾隐患187906处,有效改善了民族团结进步消防安全大环境,坚决预防和遏制“小火亡人”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持续安全稳定。同时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以“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主动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开展消防知识“送上门”培训服务行动,为社区农村等群体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30余次,累计培训4000余人,全面提升了全市各族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御火灾能力,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切实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永做民族团结进步路上的“践行者”。
通讯员:王艳琼
校对:彭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