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6-08 10:13乡村振兴,关键产业要振兴。根据组织安排,自2021年5月18日起,笔者担任鲁甸县龙头山镇沙坝村第一书记以来,始终把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产业振兴作为工作开展的主线,配合村“两委”进行了多样的实践和深入的思考,总结下来,还是要抓住特色产业这个优势,用足特色资源、搞活特色元素、打响特色品牌。近期,围绕产业振兴这个主题,通过广泛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踏勘、谈心谈话等方式,对沙坝村一二三产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基本摸清了底数、研判了问题、明确了思路、提出了对策。
一、沙坝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沙坝村围绕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9户932人均已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区域性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二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建设花椒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100亩,推动花椒产业提质增效。着力壮大乡村文旅和特色农产品快捷融合发展,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先后组织志愿者300人次在全村栽了4000余棵樱花树,持续带动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鸡、生态猪养殖,持续打响乡村文旅品牌。2021年,沙坝村实现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助力带动农民收入整体提高50%。
三是振兴基础持续牢固。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硬化两个自然村道路18公里,覆盖8个村民小组、450余户1800余人的生产生活,推进迟家梁子活动场所建设,为周边7个村民小组奠定加快发展基础。组织党员100余人在沙坝村白蜡林到龙头山交警中队路段、偏桥至赵家沟路段8公里的道路两旁栽种近2500棵景观树。组织实施太阳能提灌管引8000米,院坝硬化593户,户厕改造198户,建设垃圾池66口,乡村乡貌持续优化,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四是思想面貌焕然一新。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着力从思想上根除村民“等靠要”顽疾,积极组织沙坝村籍干部、致富带头人返村参与“干部回乡规划”座谈会,为沙坝村规划、发展出谋划策,做细做实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精心组织规划行动,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产业发展,助力沙坝村振兴;加大致富能手等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引领带动整体发展,推动群众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积极转变。
二、沙坝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短板和弱项
(一)产业层次相对不高。增收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动力不足。乡村旅游的开发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度、广度,产业项目特色结合不够,没有真正打造出具有特色品牌的产品。
(二)规模效应有待提升。花椒、樱桃等特色产业以农户散种为主,规模小、不集中、产量低、质量不高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虽然近年来推进花椒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但是花椒基地缺少龙头企业,缺少与全镇整体的产业规划串联,所开发出来的产品有限,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或者说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规模效益。
(三)宣传力度有待强化。沙坝村在特色文旅、特色产业等方面,仍然还存在“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思路和想法, 在推广宣传上局限在发传单、靠微信转发等方式来获得流量,利用“抖音”“快手”、H5等新媒体高质量传播的创意不足,宣传渠道单一,方式单调,内容单薄,创新不足。
(四)农业专业人才稀缺。人才资源的流失在沙坝村比较显著,大多数年轻人走进城市,导致农村人才不足,尤其缺少兼具种植、养殖、防疫、销售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农村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三、推动沙坝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一)把准发展脉搏,深耕本地特色产业。要立足自身优势,在持续壮大自身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一要作好前瞻谋划,立足当前实际,前瞻谋划发展布局,研究确定长远发展规划,依托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自身产业;二要作好系统推进,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根据沙坝村自然环境状况,“一产业一策”“一块面一策”,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要抓好跨界融合,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农业和农村旅游业发展道路,开辟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路。
(二)加快产业升级,加快创新品牌建设。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工作思路,着力打响沙坝品牌。一是要实施品牌战略,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走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之路,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争取省、市、县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持续加大对特色产业政策性投入,争取更多的上级扶持和支持。同时,大力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引进社会资本用于本地发展,拓宽资金来源;三是要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探索特色产品加工、产业体验式旅游、乡村农家乐等,通过融入全县的特色文旅节庆活动,让特色产业在优质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项目串联,增强产业规模效应。一条“产业链”,就是一条“致富带”。农业产业要实现高收益,必须要产生规模效应,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一要集中力量,壮大主业。加快推进花椒标准化种植和生态鸡、生态猪养殖基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延链、补链、壮链、优链,补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短板,持续拉长产业链条,让更多产品和要素流动起来,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附加值和含金量;二要整合资源,壮大规模,加快推进樱花、槐花、樱桃等三条主线建设,大力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融合发展模式,比如构建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的新型产业模式,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分工效益;二要跨界融合,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文化”的结合,通过推进“农业+旅游、农业+文化”融合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绿色底色足的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沙坝村特色农业产业的价值链条。
(四)拓展销售渠道,增强产品数字赋能。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关键是要做到增产又增收,把群众的付出转化成增加经济效益。一要让线下渠道顺起来,不断拓展线下销售渠道,挖掘更多如商场、超市等大型销售平台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线上营销模式,加大线上推广力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二要让线上平台热起来,总结运用脱贫攻坚期间“直播带货”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直播带货等新销售形式的优势,利用“小屏幕”撬动“大市场”;三要让数字经济火起来,组织农民开展直播带货等电商培训,增强农民数字意识和本领,让“数字”赋能农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产业,让农民跨越“数字鸿沟”。
(五)汇聚致富力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人才旺,事业兴。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一要培育致富队伍,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农技人员、创业大户等人群中选拔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提高他们振兴产业、为民服务的本领;二要聚才引智,常态办好“干部回乡规划”座谈会,为乡村青年人创造好的就业环境;牢固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观念,常态邀请省农科院、市财政局、市农科院专家到沙坝村实地走访、调研,借助外力外脑,推动产业振兴;三要加强技能培训,邀请省农科院、市财政局、市农科院专家到沙坝村实地走访、调研,及时开设农技、销售等培训班以及带领群众到先进地区观摩,通过走出去学习、引进来培训等形式,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昭通市财政局驻鲁甸县龙头山镇沙坝村工作队 马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