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前来报到!

 2022-06-07 00:21  来源:人民日报

6月4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亮相。他们是二度飞天的指令长陈冬、再叩苍穹的刘洋、首次出征的蔡旭哲。根据计划,他们将于6月5日10时44分搭乘神舟飞船开启飞向太空的旅程。

这是中国人的第九次太空之旅,也是首次全部由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的飞天英雄集体远征。

陈冬——

在飞天路上顽强拼搏

6年后,他迎来第二次飞向太空的时刻。作为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指令长,陈冬在实现“尽快返回太空,为祖国飞出新高度”愿望的同时,也要迎接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陈冬在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17日,陈冬终于实现飞天梦想。太空的神奇和壮美让陈冬渴望重返太空,为祖国飞出新高度。

执行完神舟十一号任务返回后,还没来得及缓口气,陈冬紧接着就投入到空间站任务的训练中去。空间站时代,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储备和应急处置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神舟十一号任务,神舟十四号任务的工作量、复杂性和难度呈指数级增长。

作为指令长,陈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水槽失重训练是模拟失重环境,训练太空出舱的能力。陈冬把训练中遇到的每个障碍都当成难得的训练机会。一次,在更换新型水下训练服后,配套的鞋子和脚限位器第一次进行匹配,陈冬试了几次怎么都卡不进去,最后依靠潜水员的协助穿上,才把整个训练流程做完。

陈冬觉得,“在太空中也会有各种风险,要是在太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结束五六个小时的水下训练后,尽管体力几乎消耗殆尽,但他顾不得疲惫,继续在水下练习使用脚限位器,直到自己穿上为止。

陈冬为人低调随和,但在训练时特别爱“较真”。用他的话说,“较真是较确保安全的‘真’。”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4次出舱活动,他都认真观摩,并针对神舟十四号任务中出舱活动的相关设计,给科研人员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都被采纳。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在载人航天事业30周年之际,我们将亲身经历中国太空家园的竣工,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更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乘组一定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陈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刘洋——

随时准备挑战新高度

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飞船即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分离并返回地球,在回到飞船前,刘洋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回来!”

刘洋是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10年后,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再次飞天。

备战空间站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在太空驻留时间更长,出舱活动成为常态……这些都对航天员的知识、技能、体力、心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洋需要熟悉舱内设备、管路连接、出舱活动、机械臂、科学研究等极为复杂的内容。刘洋认为,没有捷径,只有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

出舱活动训练是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的训练。其中,水下训练又是重中之重。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刘洋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训练,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出舱活动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很高,刘洋认为与任务需要相比,自己的力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就暗暗给自己加码。体训时,她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

新一代飞天舱外服进行水下验证试验,刘洋主动报名。当她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被吊车放入10米深的水槽中时,水波纹产生的晃动经过凸面的头盔面窗后,在视觉上产生放大效应,使得她产生巨大的眩晕感。工作间隙,她“挂”在舱壁上一动不动。医生和试验指挥人员都建议她上岸休息,她回绝了。每套水下服的寿命有限,下一次水就减少一次寿命,她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终止整场试验,于是咬牙坚持挺过整场水下试验。

刘洋珍惜每次训练的机会,认真体验,形成肌肉记忆。训练之余,她还根据自己的飞行经验,参与各类太空产品的设计改造工作,大到太空舱、环控生保系统,小到太空垃圾收集装置、太空食品、舱门手柄,她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蔡旭哲——

为这一天准备了12年

为了这一天,蔡旭哲准备了12年。航天员的飞天之路,都是由繁重的学习、艰苦的训练堆砌而成。

转椅训练曾是蔡旭哲的弱项。第一次坐转椅练习时,他非常痛苦,脸色苍白,腹内翻江倒海,久久不能恢复。考核结果是二级,虽然及格了,但蔡旭哲坚持要做到优秀。

水槽失重训练,一练就是大半天。穿着坚硬的水下训练服,像是在身上套了一艘“人”形飞船。饿了只能喝水,痒了也不能挠,有时身上被服装关节的硬结构硌破了皮也只能咬牙坚持;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与外界彻底隔绝,在狭小密闭环境中,三天三夜不能睡觉,其间还要忍着疲劳完成大量的工作……上百门科目,每个科目挑战的几乎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蔡旭哲就是这样沿着这些台阶一步步攀登而上。

所有航天员都通过考核,全部具备了执行任务的能力。但由于飞行任务次数限制,蔡旭哲一直没有机会飞向太空。他知道,中国载人航天跨越发展,空间站时代的任务越来越多,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机会也会增多,只有更加努力训练,才能更好地迎接机会的到来。

整整12年的执着与奋斗,蔡旭哲入选飞行乘组,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祖国出征太空,他深感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有无形的压力。蔡旭哲深知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任务成败,地面训练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每次大型试验、大项操作,他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任务流程、操作手册都反复背记、烂熟于心,一遍遍推演,一遍遍练习。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了实现完美对接,他常常一个人在航天员公寓里对着桌面模拟器训练到半夜。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航天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