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关罗汉林苗寨的脱贫展望

 2016-10-11 16:39  来源:

昭通新闻网讯(通讯员 申知铭)大关县高桥镇高桥村的罗汉林苗寨因高寒边远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贫困寨子,这里地广人稀,海拔1900多米,距镇村所在地约15.8公里,常年霜冻期达6个月之久。因气候寒冷,全寨30户144名苗族群众,无法发展产业,祖祖辈辈都靠种植玉米、马铃薯维持生计。每年,镇党委政府都要优先发放救灾救济物资,优先安排低保指标。近些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里的群众才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多年来,寨子里一直没有公路,村民们世世代代都过着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日子。就连寨子里来了一个陌生人,村民们也会围着看上老半天,要想把物资运进寨子里来,全是依靠人背马驮,就连必须的生活物资运到这里有时也是运费超过成本,更别说运送建材物资了。

罗汉林苗寨村民小组长 李学明:“运物资全靠请马驮,少了200元人家不干的,路也陡得很,驮马都摔死五六个” 人畜饮水和学生上学难问题,也是这里为什么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村民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一公里以外的水源去背水,每到把水背回家里也是晌午时分。尤其是孩子们上学必须步行五六公里的山路,遇到雪雨天气,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导致近些年寨子里才有了为数不多的几位高中生和大学生。这里因偏远不通公路而贫困;因缺水而贫困;因学生上学要翻山越岭而贫困,2015年开展精准识别时,99%的农户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精准扶贫春风的刮起,很快便覆盖了大关大山里的穷沟沟,也再次唤醒了这里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发展欲望。为让罗汉林村民小组的苗族同胞同步奔小康,高桥镇镇村干部按照“镇村干部上山,群众下山,干部脱皮,群众脱贫”的工作原则,入户讲政策,挨家挨户引导宣传,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及镇村干部的多方宣传动员,让苗族同胞们内心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全寨30户144名苗族同胞愿意集体搬迁到交通方便、饮水方便、学生上学方便,便于利用原居住地土地发展产业等优势,离原居住地1000多米的堰塘集中居住,真正实现“高搬矮、远搬近、寒搬暖、散搬聚、危搬安、差搬好”的目标,真正让他们挪出穷窝,斩断穷根,奔向小康。安置点从今年6月中旬启动以来,镇、村干部积极帮助群众协调建房宅基地、公路修建用地等问题,有效确保了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目前,随着规划设计的完善和项目资金的不断整合,安置点建设步伐加快,堰塘安置点已完成2.9公里进场公路建设和房屋基础的开挖。

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是党实施易地安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也成为当前搬迁安置工作的又一重点和难点。目前,全寨搬迁群众的产业发展已规划到户。已开展技能培训100多人次,做到户均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高桥镇高桥村党委书记 罗兴国:“我们在安置点计划种植方竹800亩,同时打算再种200亩的药材,全寨准备增养75头牛,每户就保持4到5头生态猪记30只土鸡的存栏,就是说,我们的农户搬了下来,要稳得住,也能增收致富,在2019年也能按期实现脱贫致富。

罗汉林苗寨村民 马忠顺:还是要自己要努力才对,政府家支持帮助我们,我们也要靠自己努力才对,

罗汉林苗寨村民 王跃刚:提高素质,素质是最关键的。创收方面 从改革上来说,找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发展动机就是养土鸡。” 安置点建成后,罗汉林安置点群众每户都有一套不低于69平方米的住房,实现水、电、路、厨、卫入户,有适合苗族同胞载歌载舞的文化广场、有活动室、有干净的院坝、有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将变得舒适优美。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