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5-31 11:3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社会的整体进步,必然依赖于处于其中的每个人发光发热,必然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而不是“万马齐喑”。“不拘一格降人才”方为大格局大气度,也才能绘就大手笔。
故,真正的作风提升,首先是激励机制的提升。只有彻底打破年龄限制、虚实职樊篱和性别差异化对待、地域性歧视以及其他陈旧观念的束缚等,让作风提升从“要我提升”变成“我要提升”,从纪律监督的“他律监督”的被动实施,到每个个体“自律监督”的能动作用发挥,才能爆发出全局的突破性力量,营造社会整体推进的良好氛围。
每个个体都有实现自我价值认同感的需求和潜能,适当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适当的机遇平台和能力认可,必定能推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反之,漠视若干微小力量的存在,埋没芸芸众生的创新动力,陷于平庸囿于常规,社会进步就无从谈起,创新机制就无从建立。混沌学园创始人李善友以张一鸣的字节跳动为例,阐述了“远超他人的认知”这一社会核心竞争力,企业如此,机关也如此,而“远超他人的认知”的能力激发,需要给予恰到好处的空间平台,即合适的人配合适的位,合适的位放合适的人。
激励机制的建立,为干部作风提升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提供了制度保证。个体是否在其中施展出全部的才能,与其个人资质、努力和整体环境影响密不可分,与其道德养成、素质修养紧密联系,因此,激励的同时,恪守原则底线,用好监督问责为激励机制的持续性成效护航。“能者上庸者下”的能力水平实践和“有德者上无德者下”的风尚倡导并行不悖,推动用人机制健康化、科学化运行,反过来,健康化、科学化的用人机制影响并促进社会机制乃至于社会各方面跨越式发展。当国家公器完全为公众服务,便利于树立政府权威和积极能量的倡导,继而引导公众自觉践行公民职责,推动社会规则有序执行。
综上所述,干部作风大提升,绝非“一阵风”了事。每个个体的“自律”和纪律监督机制的“他律”之外,探索由“要我提升”向“我要提升”的激励机制转变,便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课题,唯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成功建立并持续向好,干部作风才能常规性、持久性提升,继而为推动全局性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张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