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5-31 10:57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入户家访曾是老师教育学生最精准和最有效的方式,但随着电话、QQ、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的普及,这种家校沟通的传统方式却日渐式微。众多家长诟病联系种类单一、频次少,折射出人们对完善家校沟通机制的诉求,同时也倒逼学校对传统家访方式的反思与强化。
诚然,曾经被视为有针对性地了解具体学生家庭生活状况有效手段的入户家访,其之所以式微不无受到网络技术发达大环境背景的冲击与影响,而“双减”政策的落地,更似乎为传统家访式微道出一句“减负”理由。比如,生活节奏加快,让家长无暇接待老师来访;学校生源分散、课后服务延时,让老师没时间与精力开展家访等。这其实存在着对传统家访的轻视与误读。
家访是基础教育中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相较于电话沟通和微信留言,入户家访确有“耗时”“费事”之嫌。但其“面对面”和“一对一”的沟通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践行教书育人宗旨,不仅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学生的在校表现和理解孩子所思所想,还要了解其家庭背景与家教情况,而入户家访便可以让老师拥有身临孩子“成长现场”的直观体验,这是线上家访的“隔空喊话”和家长会上的“集体面谈”所无法企及的。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懂学生方能懂教育,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入户家访可以让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仪式感,老师放下身段,家长得以尊重,孩子更有被关注、被呵护的亲情触感。毕竟在孩子幼小心灵里,老师是权威的,老师家访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入户家访是家校沟通、共育孩子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社会考察老师、提升教育公信力的难得机遇。故此,老师开展家访就必需做足功课、准备充分。学校和老师要正确解读“双减”政策的本质与内涵,积极创新教育管理与评价手段,建立和完善支持、激励教师家访行为的良性机制;要强化对教师家访的专项培训,提高其家访能力和沟通素养;要积极宣传,争取更多家长理解与配合,恢复教育应有生态,让线上沟通与入户家访互为补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