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5-30 15:27发布会现场
5月30日上午,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市委、市政府求贤书。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主持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委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市委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坚持人才引领支撑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大文章,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面重构昭通人才政策体系,为营造高质量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政策支撑。因此,我们今天围绕“昭聚英才 通达未来—打造人才集聚的区域新高地”这一主题,召开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李盛义;
市科技局局长巫运松;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俊林;
市卫健委副主任刘雅芸。
应邀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北纬29度、昭通发布、微昭通、红色扎西、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一是工作人员宣读市委、市政府求贤书;二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三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首先有请工作人员宣读市委、市政府求贤书。
工作人员宣读市委、市政府求贤书
昭通求贤书
昭通地处川滇黔三省之交,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从“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的“南丝绸之路”商业重镇,到如今成为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向大走廊,这里拥有便捷的综合交通、优越的地理区位、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独特的资源禀赋、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投资的福地、兴业的热土。
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昭通,正全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勇毅前行。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昭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期待人才、渴求人才。
事业呼唤人才,事业成就人才。我们诚邀天下英才汇聚昭通,与我们一起共享机遇,共筑梦想。无论您正在昭通不懈奋斗,或是远赴他乡拼搏奋进,还是五湖四海筑梦前行,如果您有昭通发展所盼的锦囊妙计、合作项目、专业技术,请登陆“昭通求贤台”,填写有关信息,我们将为您优选合作单位、提供干事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昭通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我们一定真心尊重人才、悉心服务人才、诚心善待人才、精心培养人才,让人才都能出彩。
大美昭通,未来可期。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中共昭通市委
昭通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30日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市委、市政府求贤书的发布,让人同时想到了曹操的《求贤令》,这份求贤若渴之心贯穿了中华民族1800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仍痴心不改。我们该如何推进昭通的人才工作?有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作发布。
新闻发布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昭通人才工作的关心、关注!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之际,聚焦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下面,我从“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特点特色”3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昭通市人才政策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人才政策的出台背景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十三五”期间,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优秀杰出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等政策,实现了人才支持政策“从无到有”的突破,累计培养引进市级人才项目计划入选者211人,为教育医疗、特色农业、综合交通等重点领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六大”战略,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全市目前仍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精尖缺”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去年9月以来,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党中央作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的目标要求。
聚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新要求、部署的新任务,着眼于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加快实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标对表省级文件,结合昭通实际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3个政策。与去年印发的《昭通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一道,初步构建起了“一意见、一规划、一办法、一措施”人才政策体系,旨在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工作政策支撑,打造人才集聚的区域新高地。这是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的创新突破,对吸引和集聚市内外各类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助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二、关于人才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培育人才、围绕发展引进人才、围绕发展使用人才、组织保障5个部分,对省级文件的6个部分内容进行了具体细化,提出10项重点任务、3条保障措施。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1万,到2030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0万,人才密度与全省差距缩小11个百分点;到2035年,人才引领发展的成效充分显现,建成滇东北区域人才新高地”的目标。
(二)《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共6章18条,对我市前期实施的“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等人才支持政策进行整合优化,将省级计划的10个个人专项和2个团队专项,归纳为“拔尖领军人才、行业骨干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优秀青年人才”4个个人项目和1个团队项目。明确了培引对象及目标、资格条件、支持政策、程序及管理等内容,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支持拔尖领军人才10名左右,行业骨干人才300名左右,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300名左右,团队项目10个左右。
(三)《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大抓产业导向,提出了加强产业人才精准引进、深化产业人才自主培养、打造产业人才工作平台、激发产业人才创新活力和优化产业人才保障服务5条措施42项具体工作,明确了具体任务、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传统产业做优、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活、特色产业做实,加快构建具有昭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关于人才政策的特点特色
三个政策文件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互衔接、形成一体。统筹考虑了我市人才工作做大增量与盘活存量、聚焦重点与覆盖全面、补齐短板与快速跟进等关系,强化了政策的可操作性,提升了政策的实效性,“干货”多、措施实、力度大,政策叠加效应不断加强,必将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真金白银”加大经费支持。相比原有政策,这次出台的新政策大幅提高了经费支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在市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个人生活补贴和团队建设经费参照省级政策标准予以支持,对项目支持经费做到市级支持最大化,更加突出项目支持、工作激励、科研导向和作用发挥。市外引进人才按层次给予每人20—100万元工作生活补贴,市内培养人才按层次每年给予每人2—10万元特殊生活补贴,团队给予100万元建设经费,并给予入选人才最高600万元、团队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支持经费。同时,对新入选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奖励的人才,给予个人最高500万元一次性激励。对我市企事业单位中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新取得博士学位,且与用人单位签订回原单位工作不少于5年服务协议的,在按规定报销学费的基础上,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自选省级及以上机构、学科、导师等开展研修访学的入选人才,给予最高15万元经费支持。
二是“真心实意”抓实人才引育。围绕到2035年建成滇东北区域人才新高地的目标,对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优化设计。在人才引进方面,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通过生活补贴、团队建设、项目经费、平台搭建和引才模式进行全方位支持。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优化申报程序和改进分类评价机制,为人才松绑减负,支持人才专心干事创业,通过完善实践培养、培训提升、经费支持等政策措施,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同时,通过筹建人才公寓,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实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发放昭通“惠才卡”,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家属就业、落户服务等方式,全面推动人才服务提质提效,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成事”。
三是“真抓实干”服务中心大局。围绕昭通现代产业体系培育需求,聚焦“三个千亿元”现代产业集群,突出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绿色矿业、新材料、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旅游康养、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精准完善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政策。通过争取国家、省战略性科学工程和重大创新平台,探索建设“人才飞地”,支持本土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工作站提质增效,加速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产业人才自主培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下放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权,加大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实际贡献等在产业人才评价中的权重,激发人才作用发挥活力。
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昭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望人才,我们期待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建立昭通求贤台,发布求贤书,诚邀各方人才认识昭通、走进昭通、扎根昭通,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和热情,竭尽全力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人才与昭通相互成就,合作共赢,共同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动能,奋力谱写好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谢谢俊伟常务。人才的问题是各级各部门,乃至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我相信接下来的答问环节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灵感、更多的启发、更多的思考。有请各位记者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日报社昭通分社记者:人才驱动创新需要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请问市人社局领导,我市在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上有哪些好办法、好举措?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李盛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昭通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支撑”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分类推进、精准发力,持续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各自领域干事创业,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人才活力。主要有以下三个举措:
一是坚持科学评价、激励创新。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完善职称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的原则,切实破除“四唯”,通过“评审权限下放与管理、评价标准实绩与实际、评价方式破旧与立新、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使用、评审服务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的方式推进职称评审,进一步为专业技术人才松绑,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使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强动力深耕专业,更加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坚持紧扣需求、服务发展。围绕昭通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我市技能人才实际,遵循不同类别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强化特色劳务品牌、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岗位练兵“三个引领”。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紧缺技能人才、新型工业技能人才、文化旅游技能人才、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等技能人才专项培养工程,开展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技能人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实用型”转变,努力实现技能人才规模、质量、结构和效能与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
三是坚持服务提质、驱动创业。在各类园区、重点产业集聚区等人才集中地,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实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昭通“市民之家”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出台《昭通市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八条措施(试行)》,通过加大金融支持、组建创业联盟、支持平台建设、强化创业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创业者内生动力;组织举办“赢在昭通”、“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赛事,营造浓厚创业氛围;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建设创业孵化园,吸引更多有创业潜力的群体投身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带动产业发展。
下步,我们还将发行“兴昭惠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更加便捷、更加周到、更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人才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谢谢盛义局长。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和基石,我们真切希望,通过激励、服务、驱动“三管齐下”,昭通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彰显。继续提问。
昭通日报社记者:在刚才发布中,提到制定出台《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请问我市将如何培养和引进农业产业人才?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俊林: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推进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等高原特色产业中,我市将采取“三聚焦”措施,引进、培养和使用好农业产业人才,促进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聚焦“引得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们将聚焦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精准引进所需产业人才,在招商引资中同步“招才引智”,按照《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团队给予经费支持。发挥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市委联系专家农业工作站作用,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带动引进专家团队,整合资金及项目,集中力量对新品种选育、高效节水、减肥控药、栽培技术集成、农产品加工、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进行联合科研攻关。运用好全市农业系统紧缺人才和专业人才招录,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农业行业,搭建和提供平台,努力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补充“生力军”。
二是聚焦“育得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育好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等特色农业产业领域基础科研人才和高素质农技人才,落实好“兴滇英才”计划、“兴昭人才计划”,实施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等人才培养项目,组织行业优秀人才赴知名高校、发达省市或国(境)外培训。今年计划选派4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脱产学习一年,选派40名农业科技干部到上海脱产学习三个月,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全面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计划,组织800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5天以上的异地脱产培训,进一步加大知识更新的力度。注重发现市内资源,挖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三是聚焦“用得好”,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室挂联指导服务重点产业,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好人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农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和工作热情;发挥好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激励机制,加大支持技术创新;挖掘发现和培养考察人才,把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纳入各类推优评先、奖项申报范围,有效激发农业人才的创新动力。
总之,我局将贯彻落实好《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力度,全力营造好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等农业产业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里,也欢迎更多有识之士、青年才俊投身昭通农业产业发展,建功立业、施展才华!
谢谢!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谢谢俊林局长。昭通有很多有一定规模和名气的农特产业,但是这个“特”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刚才俊林局长介绍要“引得来、育得强、用得好”,让我们满含期待,期望看到昭通由此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继续提问。
昭通发布记者: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医院,医疗人才是关键。请问我市将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办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
市卫健委副主任刘雅芸: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我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雅芸。下面,由我就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办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是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布局建设的四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被列为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重点围绕心血管、肿瘤、神经、呼吸、创伤等五大专科进行建设。项目总规划用地1072.5亩,总建筑面积68.56万平方米,规划编制床位5000张,总投资63.06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计划开放床位1800张;二期项目规划建筑面积42.66万平方米,计划开放床位3200张。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建设工作。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投入试运营。
为做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院质量,市委、市政府带领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对接联系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并就引进和留住人才,专门出台了专项支持保障政策。接下来的工作中,市卫健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的人才工作。
一是积极引才。严格按照“5376”要求,围绕心血管、肿瘤、神经、呼吸、创伤5大专科相关专业及配套科室所需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刚性、柔性、团队3种引才方式,通过“一事一议”、公开选调、考核调动、考核直聘或特设岗位、紧缺招聘、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7个渠道,引进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专科带头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基础后备人才、以及专业团队等6类人才。
二是拴心留才。着力落实经费支持、发展平台、配套服务“3个保障”。第一,提供经费支持,待遇保障留人。引进人才在享受同级人员工资和绩效的基础上,按引进层次对应享受相关的工作生活补贴及团队经费支持;同时,引进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支持的,根据有关规定按实际到位经费给予1:1配套支持。第二,提供发展平台,事业发展留人。为引进人才提供与专业能力匹配的岗位,特别优秀的按相关规定,可破格聘用为副院长、科室主任、科室副主任;推荐参加重大项目实施、课题研究以及学术委员会任职。第三,提供服务保障,贴心服务留人。为引进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专科带头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医学类博士研究生,在编制安排、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险、落户等方面,参照“兴昭人才支持计划”的相关规定配套落实优惠政策。
三是自主育才。通过规范化培训、外派进修学习、学历提升“3个渠道”,强化现有人才自主培养,提升人才素质。
记者朋友们,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市卫健委将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顺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优政策、补短板、强弱项、促跨越,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谢谢雅芸副主任。着力提升医疗水平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就在“人才”,目前我们群众看病,很多都是往昆明、往成都、往重庆,甚至是往泸州、往毕节,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市委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治病往昭通”能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继续提问。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请问市科技局领导,目前我们的科技人才工作面临哪些困难?您觉得应该如何去破解这些难题?
市科技局局长巫运松: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技局坚持培引并举,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明显进步。截至目前,引进院士专家53名,培育省“两类”人才7人,在昭开展科研的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团达10个,“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在推动我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以来,我市21项科技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励;王复明院士工作站指导编制的《昭通市地方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已上升成为省级地方标准,昭通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制定高速公路建设地方标准的地级市;陈凯先院士工作站针对云南昭通道地乌天麻,完成了2个天麻保健品的研发,为天麻产业向新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市科技人才工作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主要是:科技人才发展不平衡、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科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等。针对这些短板,下一步我们将在培才、引才、留才等方面狠下功夫,全方位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是围绕发展需求引才。我们将聚焦省委省政府对昭通的新定位、新要求,围绕“六大战略”的实施和“八大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培育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选派科技特派团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二是激励主体自主育才。我们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申报各级人才类项目,不断激发企业培育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优化创新环境留才。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科技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培育建设更多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制定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健全育才引才的政策环境、营造“重才爱才”良好社会氛围,让科技人才能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做学问,不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谢谢运松局长。创新需要人才、建设需要人才、发展需要人才,运松局长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对“人才”的期盼和执念。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红色扎西记者:我们从刚才发布的情况中了解到,全市将“建立昭通求贤台,发布市委市政府求贤书”,请介绍一下工作情况?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
感谢记者朋友对求贤台、求贤书的关注。昭通求贤台是用于收集愿意到昭通干事创业的人才信息、发布昭通各级各部门人才需求的系统平台。求贤书是昭通招引人才的动员令和承诺书。昭通正处在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关键期,正在全力实施“六大战略”,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昭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期待人才、渴求人才。建立昭通求贤台和发布求贤书的目的就是要诚邀天下英才汇聚昭通共享机遇、共筑梦想。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把服务跨越发展落到实处。昭通市情特点和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建立昭通求贤台、发布求贤书等措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汇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到昭通发展。二是把招才引智工作做细做实。建好用好管好昭通求贤台,主动公布人才需求信息,收集汇总各类人才合作意愿,精准对接落实。三是把求贤若渴诚意传递出去。发布求贤书,介绍昭通,发出邀请,作出承诺,让广大英才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姿态、求才爱才的诚意。
昭通求贤台的建立和求贤书的发布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强烈渴求,诚邀天下英才登陆“昭通求贤台”,填写有关信息,我们将为您优选合作单位、提供干事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谢谢俊伟常务。求贤书、求贤台,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渴盼和对人才缺失的焦虑,我想这也正是市委提出“人才支撑”战略的原因所在,我坚信,只要我们逐光前行,必会迎来向阳花开。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刚才俊伟常务副部长的主发布和各位发布人的解答,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推动“人才支撑”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和坚决态度,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也让我们对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新政策的框架结构和保障要素有了系统性了解。我们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固树立“真心尊重人才、悉心服务人才、诚心善待人才、精心培养人才”的理念,抓实重点举措、攻坚难点任务,推动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希望在座的各媒体记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昭通人才工作,加大系列政策及人才典型的宣传、报道和推介力度,共建优质生态、共聚天下英才,共同努力打造人才集聚的区域新高地。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昭通日报记者:单娟 李丽娟 文/图
校对:彭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