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5-29 13:33都香高速公路永丰互通。 李世享 摄
与昭通结缘,大概要追溯到28年前。那时,我还在山西忻州的一个军营里服役,那是一个写篇文章就可以引起轰动、引来读者(现在叫“粉丝”)追捧的年代。因为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散文,我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数千封读者来信,在这些雪片一样的信笺中,我结识了远在云南昭通的一位女教师。此后我们相爱,“昭通”这一地域便进入了我的视野,走进了我的生活。
相爱虽然美好,但昭通当年糟糕的交通条件留给我的印象并不美好。我所在的部队距昭通几千公里,坐在慢得像老牛一样的绿皮火车上,我们数次往返于祖国的南北,常常是一屁股坐下去就是三四十个小时。腿麻脚肿、腰酸背痛,就因为这并不便捷的交通,我们感到身心俱疲,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看女友的情景。那是一个冬天,从部队出发,过忻州、经太原、达成都,就再没有到昭通的火车了。无奈,我只能在成都逗留一晚,第二天再坐到昭通的汽车。没想到,车进云南境内,我才明白什么叫“步步惊心”——
莽莽乌蒙山,高峰耸峙、沟壑纵横,远远望去,令人不寒而栗。汽车在绵延不断的群山中缓缓行驶着,不时还碰到迎面而来的“对头车”。因为路窄,有时候两车相会彼此要客气地“让行”才能通过。我脚下的这条山路就夹在绝壁与江水之间,坐在颠来晃去的车上,于华北大平原长大的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瞬间有一种命若悬丝的感觉。我不敢往车窗外看,只能憋着一口气直愣愣地盯着脚下,怕稍一分神,就会滚落到崖底或者掉入滚滚江水之中。
那天晚上,由于堵车,我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时间抵达昭通。在经过盐津县的时候,因为前方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我乘坐的客车停在半路,过了好长时间,交通事故才得以解决。本以为可以继续前行,可谁料还没到大关县时汽车又陷入坑塘“抛锚”了。司机将车修好,再次出发时才发现汽油已快耗尽,怕赶不到目的地,忙搭上过路车去附近加油站找油。此时天色渐沉,忍受着饥寒之困,乘客只好在半路上“过夜”……从盐津县到昭通市区140多公里的路上“险象环生”,事后想想,这情景跟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何其相似。好在我意志坚定,不管路上遭遇什么情况,最终还是坚持到了昭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世人皆知“蜀道难”,其实,那些年的昭通,不论是朝东朝西,还是向南往北,同样没有几条像样的路,不论是哪条路都会让你在百折千回中感到万般艰辛和纠结。
从昭通城区到凌子口地段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曾在《云南交通报》当过多年记者的一位昭通人在他的一篇长文里有过这样的描述:凛冽的风从这里灌进昭通坝子,冷酷的霜凌让经过这里的车辆寸步难行……海拔1950米的凌子口,在昭通应该算不上什么,但特殊的地势山形,变化无常的气候,迥异的植被和风土人情,使得凌子口成了最让人头疼和痛苦的一段路程。冰天雪地的时候,驾乘人员都把过往凌子口视为过“鬼门关”。结了冰凌的路面生冷坚硬,稍不留神,车辆就会滑出路面,掉下悬崖陡坎。大车和防滑性能差的车辆,必须加装防滑链,才能试探着缓慢而行,即便如此,也常有东倒西歪的车子“冻毙”于路上、侧沟里,甚至是山涧深谷里。一到下雪天,远近三五成群的村民不顾天寒地冻纷纷出动,拖着沉重冰凉的铁链,租给那些“手足无措”的车辆“裹足而行”。一时间,踉踉跄跄趑趄不前的汽车、“哗哗”作响的铁链、瑟瑟发抖地追着汽车奔跑的村民,成为冰天雪地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南到北,我“领教”了昭通恶劣的交通环境,也饱尝了因交通不畅带来的苦楚。1997年,在经过3年奔波之后,我终于从忻州部队调到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每一次聚首和分离的路上都犹如经历一次次“万里长征”,饱含太多的辛酸与无奈,当然也让我的爱情经受住了时空的考验。婚后,儿子出生,我们给他取名“刘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充满坎坷的路,还有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调到昭通后,尽管结束了两地辗转之苦,但作为一名记者,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昭通交通的发展状况。令人忧心的是,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生态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陡壁等地质灾害隐患较多,昭通交通建设的成本远远高于平原地区。别的不说,就拿过去昭麻二级公路来说,一条路却整整修了8年。如此艰难的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致使不少县(区)农村的老百姓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摆脱人背马驮的困境。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地方经济基础差。且不谈我刚到昭通的那几年,即使在2015年,昭通市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130多亿元,人均GDP1.3万元,不到云南省人均GDP2.9万元的一半,为全省最低,是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穷地方要搞交通建设,钱袋子“吃紧”,资金筹措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历史上的昭通,却是中原文化入滇的重要通道,文明的薪火通过昭通源源不断地传入云南及东南亚、南亚国家。当时的昭通,茶马古道蹄声清脆,物资流转水陆并举,商贾往来熙熙攘攘,朱提银矿车水马龙,是云、贵、川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甚至在民国时期昭通还获得了“小昆明”之美誉。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现代化运输体系快速崛起的时候,昭通却因各方面的因素,错失了跟上时代步伐的机会。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的开通,泸州、宜宾等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相继建成,昭通周边逐步形成了连接内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昭通的交通运输业却长期处于一种缓慢增长和被制约的状态,内外主干道迟迟未能打通,交通的区位优势逐步被削弱。昭通,渐渐从内陆开放的前沿滑向封闭落后的末梢,发展速度被周边州(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并逐步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曾经因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的昭通,又因交通“瓶颈”而陷入了尴尬境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被埋于沃野,峻秀的自然风光也被藏于深闺……
困厄之境,超乎想象,可也没能阻滞昭通前进的脚步。勇敢而倔强的昭通人从灵魂深处蔓延出对交通发展的渴望。通达必将繁荣,闭塞势必落后。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没有工业化、城镇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很难想象一个交通极不发达、极为闭塞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实现现代化。昭通要发展,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综合交通才是首选。2016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找准制约昭通经济发展的“脉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金沙江连通长江黄金水道贯通长江经济带交通枢纽的机遇和优势,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了“交通先行”战略。于是,一场交通攻坚大会战在乌蒙大地轰然打响。
面对交通的历史欠账和建设短板,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在规划引领、标准指南、建设模式、融资工作、人才支撑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路建设大军如同一个个精密咬合的齿轮,组成一台台永动的机器夜以继日不停运转,推动进度的箭头向规划时点不断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
历史将永远记录下昭通交通史上的一幕:2015年,麻昭高速、昭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云南南北大通道昭通段全线贯通;2016年,镇毕、昭乐、格巧、宜毕、宜昭、昭泸等6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17年,都香高速公路昭阳至金阳段暨昭阳西绕城高速公路开工;2018年,镇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镇雄160万群众告别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昭通有了首条连通贵州的跨省高速公路,标志着昭通“交通先行”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为了让天堑变为通途,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心血和智慧,付出了劳动和汗水。在那些艰苦的修路岁月中,建设大军风餐露宿、不舍昼夜,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山体大滑坡、泥石流;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洪涝、冰雪灾害……
在巧家县,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叫燕勇的喷锚工,他年纪不大,但已经在交通行业干了多年。打眼、安装锚杆、做拉拔试验、喷射混凝土,对于燕勇而言,这一连串工作流程他早已驾轻就熟。但没有人知道他面临的危险,他的四周是悬崖峭壁,一条安全绳系在腰间,他在坡度达到85度的崖壁上为工友传送喷锚管,吊在50多米高的悬崖边喷射混凝土……
战高温、顶大风、攻难关、抢进度,像燕勇一样,有多少交通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如此苦拼实干,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早一天打通困扰昭通多年的民生路和幸福路。
天堑变通途,通达正当时。我欣喜地看到,近5年来,昭通全市平均每天完成综合交通投资近1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高速公路平均每天建成400米,通车里程位列全省第四,打通了11条“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硬化了近两万公里农村公路。2021年,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和3个示范县;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昭通迈入“高铁时代”,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并顺利推进;“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扩能改造一期工程建成投运,跃升为千万吨级的云南第一大枢纽港口;昭通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航线,架起了昭通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的“空中走廊”。现在我回河北老家坐飞机只需3个多小时,即使是到镇雄县乘坐高铁经昆明市转车也才10多个小时。遥想当年要几天几夜的车程,真的是天差地别。
我想起了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翻天覆地的交通变化,带动了产业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为昭通百姓打通了富裕之路。以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等农作物为代表的昭通农特产品,走出了云南、走出了国门,老百姓再也不用为自己种出的蔬菜、养殖的牛羊卖不出去而犯愁。
更让人振奋的是,进入2022年以来,昭通市高速公路建设捷报频传:1月13日,大永高速公路桃子树隧道左幅贯通;1月21日,西环高速公路丽媛隧道双幅贯通,都香高速公路黑石1号隧道贯通。预示着这3条高速公路将在2022年底前如期实现全线建成通车。随着市内“两小时交通圈”、与周边州(市)之间“三小时交通圈”、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4个城市“四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高铁圈”的基本形成,“两座山头声相闻,见面相逢走三天”的困境彻底成为历史。
放眼今日昭通,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交通强市”战略昭示着昭通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公路、高铁、航空、水运为主的交道体系正在强势崛起,一幅幅美丽的交通画卷正在乌蒙大地铺展延伸……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歌手韩红演唱的《天路》这首歌。这歌声,不正是对昭通综合交通建设的最好诠释吗?这歌声,不正是600多万昭通各族儿女希冀已久的深情表达吗?
作者:刘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