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5-28 09:48“绩麻要做到均匀、粗细一致,仔细地把麻丝分开,然后两根麻丝一组,再把他们搓成一股细的麻线…… ”在彝良县木椿沟苗寨,73岁的苗族老阿妈吴有芝正耐心地向前来学习苗族传统织锦技术的年轻人讲解苗绣、纺织、绩麻等技术。
另一边,两位苗家阿嫂在老人的指导下,脚踩踏板、手摇飞梭,很快,一幅色彩鲜艳、带着苗族吉祥图案的苗家五彩织锦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农家小院二楼,五六台缝纫机一字排开。 针对学员基础功底薄弱,手法掌握程度不一的情况,彝良县民族刺绣技艺传承人王泽美为大家现场教学,手把手、耐心细致地对学员们进行辅导。
50多岁的吴有彬坐在老式织布机前手脚并用,伴随着一阵很有节奏的“咔嚓”声,一块制作精美细腻的苗家传统土麻布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旁的年轻人们学得认真、听得仔细。
连日来,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实践水平,将传统文化同旅游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彝良县委统战部和县民宗局以技能培训为抓手,围绕“苗族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一主题,组织苗族同胞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技艺的挖掘和传承,保护民间传统民族文化,使苗族优秀传统手艺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
工作人员黄永兰告诉笔者:“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和传承民间技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不仅如此,彝良县还聘请专业人士到木椿沟苗族风情园,对周边的苗族同胞开展苗族歌舞、民族语言文字、缝纫、刺绣、民间传统纺织、乐器、弓弩、手工制作、餐饮等培训。首期培训学员36人。今后根据培训的效果还将分批次组织多期培训。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年轻人了解传统的工艺,使传统手艺能够得到传承。”黄永兰说道。
近年来,彝良县不断繁荣民族文化,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使民族文化重新迸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先后建成乡级民族文化站5个,村级民族文化活动广场28个;在全县20余个民族村和民族村寨开展了“彝花绣”“苗族刺绣”等民族传承文化培训项目,培训3000余人次。通过加强非遗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精髓,助推13个项目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洛泽河畔。彝良县各族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像石榴籽一样手拉手、肩并肩,大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前行进步。
通讯员 梁七尉 陈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