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彝族兄弟张才彬的安居梦

 2016-08-08 10:33  来源:

 ——云南省大关县斜文村坉上彝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纪实

彩云之南、漭漭乌蒙大山中,有一个充满传奇和美丽梦境的地方,这就是有名的大关县天星镇斜文村。斜文村的名气,一来是因为清朝末年,从这里走出一支揭竿而起、所向披靡、威震四方的“李篮义军”。另一方面原因,是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的彝族、汉族兄弟姐妹,走出了祖辈们饱经沧桑和辛酸的苦难日子,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走向幸福的金光大道,生产生活条件正在发生巨变。

2016年7月26日,迎着火红的太阳、踏着精准扶贫的脚印,我们走进依山而建的坉上彝寨集中安置点,寻找过去贫穷落后、村民住杈杈房、茅草房的历史印迹,感受大山深处修建易地搬迁安居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火热场面,展望民族团结一家亲、幸福生活万年长的美好明天……

走进斜文村口,等候多时的斜文村党总支书记张才珍,一位连任三届、朴实无华、作风严谨、办事果断的中年彝族女同志,迎了上来,与我们一一握手,还用彝语打了个招呼,把我们带到离老村委会不到200米的坉上彝寨安置点。指着两栋新房子给我们介绍说:“这是村委会办公楼和图书室、门前这块正在平整的坝子,是我们村的文化活动广场。”在文化活动广场右手边,一间已封顶完成主体工程的房子映入眼帘。张支书给我们介绍说:“这套砖墙坡屋顶房子有94平方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才彬修的,张才彬是孤儿长大,也是我族中的兄弟。他这次从外边打工回家来修房子,没房子住,我们让他暂时住在新建村委会房子里。我们集中安置的77户村民房子都按他家这个式样统规自建的”。

听到我们说话的声音,一个身着蓝色衣服的中年男子,快步向我们走来,给我们打了个招呼。张支书笑着给我们介绍说:“这个就是张才彬”。

张才彬,男、彝族,38岁。在福建打工,与本村一女青年打工时相识结婚,育有两个子女,无房户、生活困难,2015年底通过群众民主评议,公示无异议后,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问起修房时的情况,张才彬激动地对我们说:“我家这房子从动工到现在只用了近三个月时间就修好了。我从小到大,做梦都想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间房子很牢固、不怕地震,雨来了淋不着、太阳来了晒不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我们有了盼头!共产党是帮助我们脱离苦海、救苦救难的大救星、大恩人……”

说起小时候的家庭困难,张才彬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下来,他说:“1990年那年,在他12岁时,他的母亲生病去世了,他成了没有家的孤儿。”他还说:“那个时候,他家住在离现在安置点5公里的铁厂三社一个山坡上,家里缺吃、少穿,穷得叮当响。一间烂草房,风一吹都怕倒。一家人最担惊受怕的就是打雷下雨天晚上,屋子里到处漏雨、打雷闪电的吓人得很。我们烧香叩头,跪求列祖列宗保佑、天神菩萨保佑都解不了难、起不了作用,一次都不灵验。”

 

站在张才彬身边的张支书也给我们介绍说:“那个年代,因生产发展落后,水、电、路都不通,全村人的生产、生活活都还很困难。张才彬母亲病逝时,村民们鼎力相助,安埋了他的母亲,还帮助把他家茅草房翻盖成石棉瓦房。没住多久,张才彬就离家出走了,很少见他回村子一趟。他多年前住的那间石棉瓦房,垮塌后已长满青草。现在,我们落实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抓住建设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这个机遇,帮助张才彬修了这套新房子,圆了他多年来无法实现的梦。”

说到建设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的酸甜苦辣。张支书说:“有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落地,有群众的支持拥护,我们建设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人人心里亮堂、底气十足。群众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群众有什么困难,我们就想方设法去解决。只要赢得群众满意,我们苦一点、累一点,那怕是脱层皮都是值得的。为确保易地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指挥部和施工协调组;为保障房屋修建质量和施工进度,我们明确了工程监理和施工管理员职责,制定了房屋建设质量、建设进度每日报告制度;为把有限的建房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我们将政策补助资金和贷款资金存入农户个人账户,代农户保管存折,由农户自己掌握密码,按施工进度透明使用。”

村民周荣艳对我们说:“今年3月,镇、村党员干部职工和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挨家挨户的给她们宣传政策、算经济账、做建房规划。大家关心和盼望解决的修房子地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建筑建材、工期进度、建设质量如何保障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她还说:“她家在安置点修房子,有一次拉钢筋、水泥的车辆在半道上坏了,眼看天就要下雨了她很着急,于是便打电话到村上,支书、主任知道后骑上摩托、带上塑料胶布就赶到了现场,很快就帮她解决了实际问题。”

在给我们介绍完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的建设情况后,张支书满怀憧憬、充满信心的谈到了村民们的生活改善和生产发展。她说:“党的富民政策是越来越好了。我们要把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成功打造为搬得来、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民族团结示范区。我们把本村分散居住在水塘等高山上的77户贫困群众搬下矮山集中居住,方便了群众在村委会办事、在村卫生室看病、子女在村完小读书。我们还为集中安置户协调解决了菜园地,让大家生活得更安心。下一步,我们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培养良好的乡风、家风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引导群众推行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红白喜事,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我们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工作重点还要转向引导和扶持群众大力发展农村致富产业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过上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听了张支书的情况介绍,我们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趁着好兴致,我们又来到火热的施工现场,再次见到挥汗如雨、帮助村民修房子的张才彬。我们问起他今后的打算,朴实憝厚的张才彬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对我们说:“ 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在村委会门囗修了新房子。房子修好后,离公路近了、离卫生室近了、两个娃娃读书也近了,我就可以放心的出去打工了。我们感谢党和政府带给我们的关怀和温暖,我们只信共产党领导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只信共产党给我们过上自力更生的好日子。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信神、不信鬼,再也不去烧香叩头、求神拜佛了……”

在绿水青山间,我们为你唱响一首幸福的歌;在蓝天白云下,我们为你放飞一个美丽的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关县斜文村坉上彝寨,我们深深眷念你,你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通讯员 李华)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