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永善青杠村:一湾碧水映“金果”

 2022-05-16 17: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从永善县城沿江而上,一路上金沙江如影随行,不管什么时候向窗外望去,一汪澄碧的江水总是那么深情地凝望着你。在淅淅沥沥的小雨浸染下,花椒林似乎更青翠了,空气也似乎更清新了,就连每家每户的小白楼房,也似乎更有韵致了。

进入黄华镇境内时,雨停了,太阳露出了脸。突然,公路两旁的民居更密了,每家每户在门口摆放着黄灿灿的枇杷在售卖,在他们的房屋背后,满山生长着的,是成片的枇杷树林。

这里是朝阳社区青杠二组,我们在果实累累的枇杷林里找到了正在摘枇杷的村民组长张高松。你别看张高松双手宽大、布满裂痕,摘起枇杷来细致得很呢。只见他左瞅右瞅,看准了成熟得最好的那颗枇杷,小心地用左手扶住果枝,右手两个指头掐住果柄,右手一掰,枇杷摘下来了,保持掐住的姿势不变,小心放进容器里,绝不用手碰到果皮。张高松说,果皮上有一层薄粉,有这层薄粉,果子就像少女的粉脸,很好看,指头一捏,留下指印,就没这么好看了。

张高松很娇贵他的枇杷果,他打了个比方,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连最心爱的小外孙也是关在家里自己玩的,唯独对枇杷果,那是时刻巡视,采摘,保护,不会有一分钟放手。

枇杷是一家人的生计。今天早上生意好,光是装箱就装了二三十箱,就连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张高松的老伴杨光秀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装箱的果子十块钱一斤,都是优中选优的果子,只见杨光秀把网袋往左手手指一搁,右手把枇杷果搛来放在网袋上,就势把网袋一翻,网袋就牢牢包在枇杷果上了,再一层层、一行行在果箱里码放整齐,一盒包装精美的枇杷就装好了。

张高松家这几年四亩枇杷树正是得力的时候,每年总要卖个六七万元钱,家里的花销全靠它。张高松盘算着,家里种植花椒、脐橙的土地也得替换种植枇杷树,这几年花椒价格下滑、脐橙经济价值也不如枇杷。

在青杠村,像张高松家这样靠着种植枇杷增收致富的人家不少,村里杨万宝家种植了6亩枇杷树,每年收益达到8万元,光是青杠二组这50多户人家,就种植了400多亩枇杷,产值达到200多万元。只见公路两旁,买枇杷的在装车、卖枇杷的在装箱,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青杠二组枇杷产业发展现状是黄华镇枇杷产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据黄华镇农业推广站站长杨忠国介绍,从2003年开始,农业部门就在青杠、金寨、甘田等村试点种植枇杷树,其中表现最好的就是大五星枇杷。最初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在管护枇杷树上下功夫,因为黄华镇的产业基础很好,大家都愿意种植花椒、脐橙等,但是几年过去了,部分群众的确靠着种植枇杷挣钱了,枇杷种植推广也就容易了,特别是在金寨村,目前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两千亩。

黄华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曾志岗介绍,黄华镇属于干热河谷地区,光热条件较好,生产的枇杷糖分高,市场非常认可,不愁销路。近年来枇杷产值已达2400万元,成为黄华产业发展中的一匹“黑马”。对接永善县沿金沙江10万亩特色蔬果带打造,伴随着大永高速、沿江高速建设项目推进,黄华镇交通枢纽优势逐步显现。黄华镇已在包括青杠在内的9个村(社区)规划新增枇杷种植1.18万亩。下步打算在品质提优、品牌打造打造上着力,提升黄华枇杷的价值,也为金江库区旅游发展打下产业基础。

昭通日报记者:吕翼 彭念敏 刘静涛 毛利涛 文/图

校对:彭晓雨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标签 >> 永善 新闻 产业兴市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