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5-15 11:22在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的永红幼儿园里,有一位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杨妈妈”的老师,她是永红幼儿园的园长,也是该园的创办者。从孩子口中的“杨姐姐”“杨阿姨”再到“杨妈妈”,今年45岁的杨永红,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右腿下肢残疾。20年来,她从不怨天尤人,努力与命运抗衡,克服身体上的缺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幼教事业上。
杨永红从小就怀揣着成为一名光荣教师的梦想。阳光、勤劳、刻苦的她,学习成绩非常好,无奈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高考,但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高中毕业后,她边打工边自学拿到了学前教育专科文凭。
杨永红有着自己的人生奋斗理想,她渴望能有所作为,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压倒这位坚强的女孩。2002年,她来到昭阳区永丰镇,发现这里还没有一家幼儿园,学前教育一片空白,一些想上幼儿园的孩子却只能在田间地头玩耍,这让她萌生了开办幼儿园的想法。说干就干,她带着对幼教 梦想的向往与渴望,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去实现儿时的教师梦想。
杨永红把打工积攒下来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创办幼儿园中,在永丰镇三甲村租下闲置民房,买来桌椅、饭碗、水杯、棉被等生活用具,便开起了当地首家民办幼儿园。父母都非常支持她创业,为了节约开支,不懂木工的父亲学着制图,制作出了一张张孩子午睡的小床。母亲更是起早贪黑,把所需要的食材一次次地用背篓从城区背到永丰镇三甲村,这让杨永红感激不尽。开园的第一个学期,虽然只招收到了13个孩子,但是杨永红并没有气馁,竭尽全力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她对待每个孩子都呵护备至,希望每一个走入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到满满的爱。
曾经有一位宝宝,妈妈离家出走,奶奶改嫁,爸爸和爷爷外出打工,只能跟着年迈的曾祖父一起生活,有一次因为羡慕别人有妈妈来接送,而自己没有,大哭着不愿上幼儿园。了解情况后,杨永红为了安抚孩子幼小的心灵,便对小宝宝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了,你有妈妈了。”孩子听后,瞬间就不哭了,拉着杨永红的手,走进了幼儿园,直到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仍叫杨永红“妈妈”。
平时,杨永红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耐心细致地教孩子学讲普通话、讲礼貌和举止礼仪,她的办园理念就是要让孩子们阳光、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杨永红无微不至地呵护孩子,赢得了家长的一致称赞,都说把孩子交给杨永红,“家长放心、孩子开心”。
三甲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留守孩子、留守老人居多,孩子们的学习问题成了“老大难”,杨永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萌生了为这些孩子免费辅导课业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幼儿园其他老师的积极响应,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辅导班的孩子逐渐增多,他们累计为留守儿童辅导几千人次。老师们不仅传授他们学习上的知识,还教他们文明礼貌,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同时幼儿园也收获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6年,全国妇联授予永红幼儿园“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08年昭阳区妇联授予永红幼儿园“示范家长学校以及留守儿童的家园”等称号。
“对待前来就读的留守儿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家长在外面打工也安心。”杨永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面对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杨永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积极学习,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专业过硬的老师。她也让每一位走进永红幼儿园的老师都能够完美地演绎自己,提升自己。
经过20年的艰难奋斗,从两间平房作教室,自制桌椅板凳起步,杨永红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步发展,教学质量在提高,教学设施在改善,学生从13名发展到300多名。经过她辛勤的付出,终于赢得了村民及周边群众的认可与称赞,成为永丰镇一所独具特色的幼儿园。
为了使幼儿园及留守儿童的工作更好地推进,杨永红先后通过自学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资质,为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孩子、留守妇女、残疾人、青少年做心理疏导。杨永红还开办了免费的小儿推拿学习班,让一些残疾人可以有一技之长。
看到孩子的每一张笑脸,听到孩子的每一声呼唤,那是作为一位园长妈妈最大的幸福。杨永红被昭阳区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标兵”荣誉称号,三甲村党总支授予她“优秀党员”称号。面对诸多荣誉,杨永红说:“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褒奖,也是对所有自强自立的残疾人的鼓舞。或许作为残疾人,我们的路相对窄些,但是我相信只要足够努力,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出彩,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