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厘清思路 高分拿下第38题

 2022-05-13 08: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者简介:朱文芳,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多次参与云南省中考、高中会考命、审题工作。


近年来,从高考真题到省、市统测题,文综卷的第38题都用了14分来考查经济生活。对于诱惑力那么大的第38题,是不是有种爱恨交加的无奈,能找到点得分知识,但总答不全,表述啰唆得不到高分,看了参考答案都能理解。在未来备考中,我们能找到破解的密码吗?

从材料和设问的关系来看,第38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材料为设问提供了大量的解答信息;第二种是材料信息不能支撑答案要点。答好这两类题的关键在于厘清3个思路:设问、材料、答案的组织。

第一种类型:2020年全国文综III卷第3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经超过87.7万户,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亩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业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业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第一步,将设问拆解,由陈述句转化为疑问句。设问蕴含了3层关系:家庭农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一作用是对激活农村经济活力而言。这告诉我们不管是回忆知识还是阅读材料都得从这3方面找支撑点。

第二步,借助语文知识,厘清材料信息、分清层次,获取关键信息。

设问出现了的新名词“家庭农场”(一般情况下,高考会有一两题出现新概念的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蕴藏在材料里,需要我们找到)。材料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解释了家庭农场的概念。第二、三句话是中央对家庭农场的重视。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表述其数量多,第二句话表述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路径:家庭农场的规模生产、技术支持、品牌打造、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一路径和概念中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农业收入”有很强的对应关系。我们把家庭农场的发展路径表述清楚,也就成了其激活农村经济的作用所在了,要做的是把上面的关键信息整理成教材语言。

第三步,有逻辑有层次地组织答案,其中需要考虑材料信息与时政信息的结合(农场规模化生产与国家土地流转这一大政策紧密相连)。材料第二段从家庭农场发展内在的生产要素,叙述到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由内而外),就很有条理性,为答案组织提供了很大帮助。

参考答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民合作社服务范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答案就是从农村经济发展的3个要素(土地、技术、品牌)和外在的产业融合这一逻辑思路组织的。

第二种类型: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38题,要求: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14分)。

首先,通过设问分析就知道命题者要我们从国家角度找出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的举措。其次,分析材料发现其主要阐述扩大内需的原因,及中央对扩大内需的要求,与设问之间无直接关系。我们能从材料里得到的有效信息主要是国家重视解决消费力不足的问题。

对此我们就要从国家角度回忆起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的所有知识,即国家增加居民收入的办法(促进就业、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等),消费者想消费的因素中国家可以做到的(保证市场上有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消费观念、消费环境等)措施。再结合时政知识作答(优质价廉的产品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观念、消费环境涉及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才能得到高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了高考试题的逻辑思维之美,享受到了高考试题的深度思考之美,也明白了下步思考的方向之美,针对第38题的后期复习大有可为。

第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起知识体系。这是审清设问,找准材料信息,有效组织答题术语的依靠点。千万别依赖某本辅导资料的知识构架,那样你在高考中无法实现知识的调用,只能是背得的知识深埋心底,空留遗憾。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及时请老师帮你批阅,找出逻辑不对或遗漏的地方。知识体系构建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构建(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是围绕几个关键词构建(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第二,培养在时政专题复习时深入思考的习惯。第38题的情境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热点时政素材。我们除了能回答出储备的知识1、2、3,像上面两题一样,还要能透过材料结合时政储备得出4,这是一个增分亮点。

第三,平时做题、考试时一定要养成厘清思路的习惯。首先分析设问层次及方向;其次带着设问信息分析并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联系时政知识用关键信息对应的教材知识有层次地组织答案(由内至外、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或者总分、总分总、分总等逻辑形式)。别担心这样会浪费时间,开始可能会慢些,形成习惯后就能得心应手了。

第四,多分析高考答案,找答案与材料、与设问的关系,模仿答案组织的逻辑顺序和语言表达。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很精炼,知识与材料的融合度很高,只要我们用知识结合材料分点回答,厘清每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每点控制在一排半左右,平时养成删减、合并的习惯,答到5点就好了。告诫自己:每点的内容多于两排就证明不够精简,分点多于5点就证明知识有重复。

第五,主动把自己做第38题的思考路径呈现给自己的老师,请他们指出你思考中出问题的地方,是知识缺漏了,还是审题方向错了,还是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等等,多次反复就能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记住要主动、要多次,老师的教学生太多,不可能随时关注到你个人,发现你出现的问题。

相信,认准方向努力的我们,一定能高分拿下高考。

作者:朱文芳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