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下好“先手棋” 筑牢“防护墙” 守护美家园——昭通市应急管理局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2022-05-12 10:1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发放宣传资料。

2019年以来,昭通各县(市、区)相继遭受风雹、洪涝、山体滑坡、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共造成29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43人,失踪2人,受伤61人,紧急转移安置6144人;农作物累计受灾177704公顷,累计成灾102424公顷,累计绝收13696公顷;因灾房屋倒塌397间,严重受损2805间,一般受损10965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这一组冰冷的数据,背后是面对灾害的绝望,是抢险救援的惊险,是妻离子散的悲痛。2020年,昭通“6·30”洪涝灾害、巧家县“5·18”地震……这些画面,一帧帧地在昭通人的脑海里不断回放,难以忘怀。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辖区水系丰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自2019年3月机构改革以来,昭通市应急管理局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切实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下好防灾“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筑牢安全生产的“防护墙”,守护好美丽家园。

“防”字当头

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多样化宣传,唤醒全民防灾意识。针对昭通基层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问题,昭通市应急管理局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编制印发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悬挂宣传横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设置宣传专栏,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的基本技能。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用品10余万份。

会商研判,提前预警防范风险。3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作用,组织水利、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召开灾情会商会议20余次,根据雨情、水情及时转发各类预测预报预警信息300余条。

风险普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2020年12月,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昭通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各县(市、区)成立了普查机构,组建综合技术力量,全力推进全市普查工作精准高效开展。截至目前,昭通市已基本完成调查采集工作,并通过市级质检核查。

“备”字托底

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2021年12月17日上午,昭通市应急管理局举行冬春救助救灾物资发放仪式,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强化储备,做好灾后救助。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足储备物资,确保灾害发生时,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2019年至2022年,全市累计下拨中央、省级各类救灾资金2.57亿元,累计救助130万人次,调拨省级救助物资棉被7500床、大衣7770件、彩条布1375件;调拨市级储备物资棉被3131床、大衣2874件、保暖内衣5759套、彩条布5400件,分配给各县(市、区)用于冬春救灾物资使用。

关口前移,建强基层队伍。由于昭通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素有“无灾不成年”之说,每年因灾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位居全省前列。昭通将应急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在全省率先组建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至少有一名灾害信息员的目标。巧家县“5·18”地震,累计临时转移避险群众3521人,紧急转移分散安置群众1385人;昭通全市“6·30”洪涝灾害共紧急转移避险22312人,紧急转移分散安置群众2770人……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成立,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才能减轻灾害风险,筑牢社会安全生产基石,守护好美丽家园。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 实习记者:田朝艳  图片由昭通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