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小学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改进完善。
各地中小学主要做法和经验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各地中小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中融合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等方面内容。
立足实际,突出教育主题和针对性。如西藏一些中小学普遍开展“四讲四爱”(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新旧西藏对比、反分裂斗争等方面教育。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学校考察时的殷切嘱托,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设书法教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还建立了新疆“四史”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教育成效。各地中小学积极创新形式,开展专题讲座、学科融合、主题班队会、“国旗下的演讲”、中华经典诵读、参观教育基地、“手拉手”结对帮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一些学校注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走廊、墙壁、地面等公共空间及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教平台,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当前,各地中小学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认识不到位、缺乏专门的教材以及评估机制等。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改进方式方法,全面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
加强培训,深化认识。各级各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是党中央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结构与特征,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故事。要根据不同学段要求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科学衔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
加快相关教材和读本编写工作。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抓紧编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关教材。各地也应紧密结合地区实际,组织力量加快编写辅助教材。此外,还应分别编写供全国党政干部、社会大众学习使用的教育读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促互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格局。
建立健全教育效果评估与考核机制。建立教育效果评估与考核机制,明确教育教学标准和要求,有利于掌握教学情况,提升学习效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心理范畴,可利用基于心理测量学的测量工具,辅助评估教学质量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作者:陈立鹏 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