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4-26 11:29连日来,绥江县中城镇正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农家全覆盖入户开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摸底排查。
在入户工作中,镇村干部职工与帮扶对象拉家常,围绕农户就业、产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核心指标,认真核对农户家庭基本情况。通过全覆盖开展摸底排查工作,详细掌握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准确把脉农村居民收入状况,为推进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落实具体措施。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中城镇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283户17591人和1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41.31%降至零。2019年,中城镇被评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破解瓶颈,织密脱贫基础“一张网”。中城镇紧盯住房、饮水、交通三大重点,着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累计完成村主干道硬化216公里、新建通组公路26公里、维修改造通组公路163公里。目前全镇境内1条高速公路贯穿、3条等级路连接、556公里乡村公路成网,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公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有效破解了制约发展的根本瓶颈。坚持以住房保障为重点,深入摸排危旧房,大力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修缮加固工作,解决了安全住房3424户,全镇177个村民小组实施户间道硬化4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对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要求,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水利项目67个,修建蓄水池26口,安装引水管道25万米,保障了农村人口4.5万人的饮水安全,彻底结束了“望天吃水、靠人背水”的历史,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灌溉用水有保障。
精准施策,打造持续增收“一条链”。大力发展产业,坚持短抓劳务、长抓产业的工作思路,抓实竹子、生猪、猕猴桃产业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助力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全镇产业规模达16万亩,户均10亩;猕猴桃种植达1万余亩,年产值达4800万元。
2018年,绥江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上万人的大规模集中易地扶贫搬迁。其中,兆佳坝安置点33栋崭新的住宅高楼错落有致,这就是全县规模最大的跨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绥江县中城镇福兴社区。兆佳坝安置点占地580亩,于2018年4月动工建设、11月底全面完工、12月搬迁入住,用时8个月完成了33栋小高层共22.5万平方米的房建任务,且安置了来自全县5个镇的贫困群众6713人,他们来自全县5个镇“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高寒边远贫困山区。如今,他们告别了高山上生存条件恶劣的村落,于2018年12月翻山越岭搬进了福兴社区这个新家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山里人”一步变为“城里人”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屈世友搬到福兴社区后,成了福兴社区扶贫车间的工人。一天,他带着中城镇领导及福兴社区工作人员去扶贫车间自己工作的地方,一路上笑眯眯地说:“我在扶贫车间当保安,开始每月工资1200元,后来经过社区同志和扶贫车间联系并沟通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后,扶贫车间领导就考虑我的家庭情况把工资涨到了1500元,比在老家种地收入高几倍呢!”
按照绥江县委提出的“户户有人培训、户户有人就业、户户充分就业”的目标,突出抓好以国家认可的持证培训和有组织化的劳务输出,把“苦力”变“技工”,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目前,福兴社区1767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力1675户3742人,已稳定就业3482人,务工比例达到了93%,其中县外务工就业2229人,占就业人数的64%。
同时,中城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美了乡村、富了村民。“我在这里开农家乐已经3年了,年收入3万多元,多亏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已经脱贫了,还建了新房,加入了专业合作社还有分红。”中城镇回望村27组村民周开书开心地说。他是中城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典型。
近年来,中城镇把乡村旅游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培育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增加群众收入,采取“村集体公司+党支部+景区(点)+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助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云上人家”夫人坝和“梦里水乡”大团岩分别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之路。回望村夫人坝有农户41户1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22人,按照“舒适安全、生态自然、宜居宜游”的思路,40户农户的安居房依山就势、环田而建,在风格风貌上,全部按纯木青瓦房设计,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已发展农家乐3家、餐饮经营户1家。为提升夫人坝旅游景区整体面貌,中城镇大力推进以“七改三清”为主的农村环境提升行动,硬化公路7公里,硬化人行驿道4500米;修建活动广场3600平方米、停车场2500平方米;改造农村饮水安全41户,实现户户饮用自来水;完成40户院坝改造;建设到户化粪池和污水处理池,实现“厨卫入户、人畜分离、两污统一、生态处理”。
铜厂村大团自然村年均气温19℃,境内溪沟遍布,瀑布成群,水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曾经是“看山愁、看水难,抬头见山、出门爬山”的高寒边远贫困山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9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5%。为彻底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中城镇从基础设施入手,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风格风貌76户,全面实施改厨、改厕、院坝硬化、庭院美化,提升人居环境。新建蓄水池3口,安装引水管道1.2万米,户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硬化向团公路10.38公里、新建户间道4.3公里,解决村民出行难和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筇竹、水竹、茨竹等笋用竹1.53万亩,户均收益5万元以上。
同时,中城镇充分利用大团岩天然旅游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大团岩优美的森林、竹海、山泉、石瀑等,以山为屏、以水为系、以林为景,开发以生态观光、农家休闲、民俗体验为核心功能的高山泉水风情乡闲旅游区,被喻为“梦里水乡”。
昭通日报记者:王明贵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