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交通兴 昭通兴——大道如歌 公路如画

 2022-04-23 09: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如果有人问我,农村和城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我的第一回答就是路。城市里的水泥路,平整光滑,而农村乡间的泥土公路,总是弯弯曲曲,凹凸不平。那蜿蜒而又纤瘦的“身体”,成了独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记忆。

初中的时候,从家到镇上的中学读书,要步行足足两个小时,说是翻山越岭也毫不夸张。于是,那条乡村公路承载了我的乡愁:我来,它承载着想念;我去,它承载着别离和不舍。记忆中,母亲总是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或是瓦檐下的梨树旁,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我在学校要认真学习。踏上去学校的路后,我会忍不住回头张望家的方向。那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想离开家独自走那么远的路去求学,但想起母亲说过的话,他们那一代人,因为出行不易,所以许多人过了一辈子,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自以为脚下的那片土地就是一个世界了。母亲告诫我,要好好读书,学有所成,去外面看看。

现在工作了,回想上学走过的那条路,充满的是难忘的记忆。印象中,那条乡村公路,弯多且急,多绕几圈,感觉头都会晕。那时候汽车很少,多数时候都是马车或者摩托车在行驶,路面狭窄、坑坑洼洼,除了中间的车辙子印,两边的土埂只容得下一人行走。技术不好的师傅,估计都只能“望路兴叹”。偶尔一辆汽车路过,碾起一阵阵灰尘,还会引起过路人的谩骂。再到后来,汽车多了起来,路面承受的压力更大了。行走在路上,经常可以看见灰尘跟着车飞扬,然后散漫开来,渐变成黄灰色的灰雾,使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倘若赶上连阴雨,土路就成了泥泞一片。要是大车行驶进去,就会寸步难行;人走进去,两只脚也会陷进车道沟里,无法自拔。如果涨大水冲垮了路面,那就更加麻烦了,村民们得行动起来,花费十天半月的努力,才能把道路修通……

后来,我进县城读高中,才发现原来除了通往村子的那条土路,外面还有水泥路、柏油路,有光洁的大街和水泥修建的房子。那时,我才明白,为何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想走出乡村,到繁华的城市过多彩的生活。

家乡的路,对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是有特殊情感的。这中间连接着故乡和城市,捆绑着亲情和牵挂,心系着土地和钞票。一年四季都必须两头奔忙,把心灵划归成两个不同的地域,辛酸劳累全都抛洒在这条土路上。如今再回家乡,记忆中那条泥泞不堪、凹凸不平的土路已然不见,沥青水泥取代了黄土石头,平坦便捷覆盖了坑洼泥泞。那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如今平整宽阔的柏油路;曾经出行基本“靠双脚”,变成了现在的“抬脚上车”;那时的交通闭塞,如今已畅通无阻。

我从未想过,也从不敢想,家乡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的,如今展现在眼前的家乡,是一幅截然不同的美丽新画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路,坐在车上的人无不笑逐颜开,车辆络绎不绝。公路两旁都安装了路灯,晚上灯火通明,再也不愁天黑看不清路了。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连通了县、镇、村,极大地缩短了城乡通行的时间,缓解了外出挣钱打工人的奔波。

都说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密集的交通网络,在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时,也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有路通了,外面的车子才能开进来,而本地独有的旅游资源和人文风情才会被更多人领略;只有大路畅通了,村子里面的车子才能开出去,本地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才会被更多人发现和品尝。道路的通达,让一个地方“走出去”和“引进来”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回看如今昭通的变化,一条条道路遍布城乡,村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老百姓们终于告别了“出行难,行路难”。条条公路,座座桥梁,大道如歌,公路如画,平坦的公路打通了乡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架起了老百姓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和幸福生活道路,开启了全面迈向生态发展的新时代。

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年来,巧家县交通网的发展,带给乡(镇)发展的变化,只是昭通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让我们感到十分庆幸。

过去已去,现在已在,未来已在眼前。在这样的大时代里,我们就如同大江大河里被托起的浪花流向远方,流向前方,流向心中向往的地方。而那些密织的交通网,就好似一首时代的赞歌,将冲破城乡界限,飘过高山平原,回荡在平坦开阔的山河大地上,带领昭通人民在新的时代开启新的征程,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颜 微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