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4-18 10:07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全省拉开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帷幕,国家公职人员纷纷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服务基层发展,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前不久,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也指出,要持续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力争实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率 80%以上。
笔者认为,持续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现“多规合一”,不仅要重视房屋道路、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硬环境的改善,还应注重崇德向善、志愿服务、优良家风、特色文化等乡风文明软环境的建设和提高。而要加强乡风文明软环境建设,农耕文明保护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口,并从以下三方面抓实抓好。
加强走访座谈,甄别建立台账。要增强乡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按照相关要求,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将责任压实给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通过走访调查、建立模板、座谈交流、研判分析等方式,对辖区农耕文明涉及门类、项目、现状进行挖掘梳理,经认真甄别、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搞清楚什么东西可以用、在哪里、怎么协调等前期准备工作。
加强资源整合,呈现农耕文明。随着教育均衡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校点撤并、撤乡设镇等工作陆续开展,多数乡(镇)都一定程度存在部分老旧校舍、公共房屋闲置的现象。为此,要进行资源盘活,提高使用效率,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将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农家文化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展览馆)等融合在一起,将农村现存闲置淘汰的农具、生活用品等进行无偿征集、清理修复、归类陈列、展示开放,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精心保护、挖掘这些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成果运用,激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首先还是要解放思想,解决群众的观念问题。虽然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但在大多数农村,观念落后、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人还大有人在。只有通过干部规划家乡,开展和引导好对农耕文明的保护与挖掘,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坚定文化自信,把“要我致富”变为“我要致富”,才能使他们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往期推荐:
1.【“彩云杯”网评大赛】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 让混日子的没市场
作者:李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