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4-17 11:05在我的印象中,曾经的永善是一座让人感到些许自卑的城市。记得多年前去采访,了解到一组数据让我生出几分尴尬:县城建成区面积仅仅1.4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不到两万。由于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较差,整个县城就那么两三条道路,抽根烟的工夫就可以走个来回,彼时的永善已远远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
应该说,永善的蝶变是从溪洛渡水电站落地建设开始的。
2002年9月,随着溪洛渡水电站的开工,永善县城的沉寂被彻底打破。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汹涌而入,加上溪洛渡水电站坝址距县城直线距离仅3公里,县城就成了建设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理想的生活营地和指挥中心。似乎在一夜之间,小小的永善县城一下子变得热闹拥挤起来。
一边是火热的水电站建设,一边又是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与服务大水电站、谋求大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如何抢抓机遇,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永善县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提出了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同时,要求突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大任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营“四高原则”,体现“高、精、靓、活”四个特点。作出如此大手笔的规划,这在当时县一级还是不多见的。现在想来,不能不为当年的决策叹服和钦佩。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将在金沙江上形成一个总库容达126.7亿立方米的水库。在充分考虑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当时的县委、县政府结合永善实际,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城镇规划理念,提出了构建“山城、水电、园林、湖滨旅游城镇体系”的形象定位目标,并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行动。
从多年前的一个小县城发展到现在城区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的水电新城,永善县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城市变革。溪洛渡水电站的施工建设,让永善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外来人员急剧增加,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城市通病”:以路为市、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然而,面对县城硬件存在的“先天不足”,永善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中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探究永善的城市管理模式,我们发现,当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实现了从“台前”逐步转为“幕后”,从事事亲为转为引导和用好社会力量共同联动时,城市管理便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由于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机制,同时在管理方面进行转向,以前的单纯处罚变成了“以人为本、教育先行、疏堵结合”。城管执法方式规范了,矛盾冲突减少了。在治理中,永善执法部门走出“管”字当道、“罚”字当头、态度“生、冷、硬”的执法误区,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城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到昆明、水富等地学习城市管理经验,加强早、中、晚空档期间的城市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强化对公用设施的巡查,对沿街的门店、单位实行“五包”责任制。同时,永善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聘请专家团队深入开展城市“体检”,找准“病因”,有针对性地开出“治病药方”,整合溪洛渡电厂美丽工区、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信息基础设施等项目,切实解决城市供排水、雨污分离、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网提质增效、公共服务配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突出问题,“一盘棋”布局、分条块验收。
这一切,也为后来的“美丽县城”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动“美丽县城”创建以来,永善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合理确定天际线、水际线、山脊线和城市中轴线“四线”,对标城市更新、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美丽县城”创建指标,一次“体检”、一次设计、分项规划、分步实施,把握好总体设计、街道设计、单体设计,绘就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创建蓝图。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永善县注重顶层设计制图、完善功能治残、拆除违章治乱、清洁环境治污、畅通道路治堵、修缮遗存“制”特,全力建设“美丽溪洛渡 幸福新家园”。一些特色街区、节点景观、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城管等项目有序推进,风貌改造、违法违规建筑拆除、强弱电管线入地加快实施,城市“空中蜘蛛网”“牛皮癣”等视觉污染限期清除……
大自然赋予了永善得天独厚的优势,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给这座县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生活,人们的归属感会越来越强,幸福的笑容都挂在了脸上。我数次到永善采访,总会听到人们发自肺腑的感叹,道出了他们对县城蝶变的赞美,以及对为这个城市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人们的感激。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永善县城步入了发展提速的“快车道”,城乡面貌换新颜。县城南部、西部、西北部成片开发加速推进,红光、桐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全面建成。滨江大道、振兴大街南延长线等一批市政干道建设华丽转身,新增市政道路20.86公里。溪洛渡市政广场建设加快推进,大瀑沟谷地公园建成投用。改造老旧小区42个12.59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2487套。永善荣获省级“先进县城”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通过省级技术评估、“美丽县城”通过省级部门评价,文明城市完成网上申报……一个又一个喜讯接踵而来,依江而居、择城而憩,永善人的生活由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因为单位挂钩永善,我就与永善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今年全市两会,作为市人大代表,我有幸分到了永善县代表团。会议期间,在与县长的交流中,我听到了很多关于永善美好的发展规划。他告诉我,未来五年,是永善县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提速期,永善将立足干净宜居特色,坚定不移推动城乡融合,奋力在新型城镇化上按下“快进键”。按照“一心两环三轴四廊五片”发展构架,启动县城总规修编,及时修订县城详规、完成控规修编。加快县城移民产业园、亿联金江公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易地搬迁群众就业产业园建设,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县城至红光新区等4条市政道路开工,建成溪洛渡停车场。完成桐堡、西北片区大坪安置点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690套棚户区和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与此同时,永善快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智慧城管中心与12345热线、110报警热线等平台对接的智慧管理平台,形成综合性数据库,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管理从运动式向常态化、长效化转变,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巩固“美丽县城”创建成果。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过去的永善,因地势封闭狭窄形似井底又叫“井底坝”。然而,永善人在面对机遇与挑战的考量中,却表现出生在“井底”不为“蛙”的大家风范,释放出强烈的开放意识,促使曾经封闭的“井底坝”豁然升腾于大开放的平台。仅仅10多年过去,永善就已今非昔比。现在,街道宽敞,高楼林立,加之红光新区的落成,让这个县城“长大”不少,大街小巷整洁如新,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现代化、都市味越来越浓。我想,这一切,应该得益于永善决策者们大手笔、高起点对县城的规划,得益于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拉动。
如此说来,永善又必然是一座充满希望、让人信心百倍的城市: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加快建设,今日之永善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场,与其他县城不同,永善以前所未见之势,带给永善人民一个又一个惊喜。从数年前的一片弱小凌乱,到如今展现出一座集水电、景观、居住为一体的“美丽县城”,永善正在变与不变中重生,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铺展延伸……
作者:刘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