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美中国·昭通乡村行⑩丨昭阳大耆老村:穿过村庄的河流

 2022-04-14 17: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乡村是农业文化之根,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出发地、回归地,是天下粮仓的绿色生命地带,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

2015年以前的昭通,在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生长着1235个贫困乡,185.07万群众的眼里写满了清贫。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昭通儿女历经5年的砥砺奋进,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5.07万群众告别贫困。截至2020年,全市建成干净整洁型村庄”13865个,323特色示范性村庄星罗棋布。

今年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昭通日报社融媒体中心特策划大美中国·昭通乡村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为读者讲述一个个变化的村庄奋进的村庄美丽的村庄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她坐落在昭阳区靖安镇,东邻五星村 ,南邻碧凹村 ,西邻碧海村,北邻大关县,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大耆老村。清澈的洒渔河穿村而过,这条河已成为大耆老的经络,时间汩汩有声,或平缓、或湍急,顺流而下,洒渔河一路向北汇入关河。


每天,当白色的薄雾隐隐退去;当第一声鸟鸣传入耳里,第一阵清风掠过大地时,大耆老村的村民就开始劳作了。村民们踏着轻松的脚步走向耕地,用锄头挖去田地里的杂草。 4500多亩的田地灌溉都等待着洒渔河,洒渔河是大耆老村民耐以生存的河流,贯穿了大耆老村的全部生长。

村中的云盘桥跨河而建。78岁的耿建益年轻时当过大耆老村和五星村的村支书,1973年,为方便两个村的群众出行和田地灌溉,耿建益多方奔走争取了政府支持资金1.4万元,村民们出资7000元,投工投劳修建了云盘桥。精神矍铄的耿建益说起云盘桥的建设,神采奕奕,云盘桥建好了,两个村的农田灌溉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也许在老人的记忆中,这是他年少时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一代代大耆老村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接续奋斗。如今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耆老村已经成功发展了羊肚菌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等产业。因地制宜,又在河湾子发展了100亩甜脆柿子示范基地。下步,还将利用洒渔河的美丽风光沿河建设人行栈道,发展油菜花、万寿菊等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

绿水青山,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老人们享天伦之乐,怡然自得,好一派美丽乡村景象。

在大耆老青青的山坡上,艾蒿嫩嫩的,已经准备好变成清甜可口艾蒿粑粑;蕨薹野蛮生长,成为村民抑或市民餐桌上的山珍;秧苗也长到了刚刚好的高度,准备和大耆老的村民们配合着列队去,菜苗大口大口地喝水,生长是他们唯一的目标。

草木奋力的生长教会我们如何活着和创造。

弯弯的河流穿过安静的村庄,这里已失去以往的沉寂,麻昭高速公路在侧,一批批大耆老村民出去了又回来,带着希望带着力气带着技术出去,又带着赚到的钞票和先进的思想回来建设家乡。村中的河流像留守的老人盼望着子女回,又像留守的儿童盼望着父母归。虽然所有的一切都在重逢,别离。唯有村中的河流还停留在原地,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就有生命,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湛蓝的天空下,大耆老村金黄的油菜花热烈绽放,一蓬蓬杜鹃花装点着山谷,樱桃红了脸庞,枇杷黄了衣裳,甜脆柿子树抽着嫩芽,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昭通日报记者:莫娟/文  莫娟 聂学虎/图

视频拍摄/剪辑:聂学虎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大美中国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