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原因依据类题型备考策略

 2022-04-14 11: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者简介:李晓兰   高级教师,高中2022届学科中心教研组生物学科组长、昭通市实验中学生物中心教研组组长以及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高考优秀阅卷人员”及“优秀教研组组长”,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曾两次参与昭通市第二轮复习资料编写工作,一次参加昭通市生物初中实验教材编写并且受聘培训全市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操作。


近年来,高考生物学命题越来越注重核心素养能力立意,尤其突出考查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考纲明确要求考生“能运用文字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在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主要设问形式如下:2021年全国甲卷第32题(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2020年全国卷Ⅲ第31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2020年全国卷Ⅰ第30题(3)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A和C,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__。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综合分析试题后能用文字阐述生物学原因、依据和原理。因其可以充分考查考生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多种科学思维素养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拔性,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比重较大。但在高考或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这类题型也是考生最容易丢分的题型。根据调查了解学生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出现的诸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能够作答,但要点答不全;②能够理解,但无从着手;③理解偏差,答非所问;④不能理解,无从作答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及考生作答情况反馈,在二轮复习备考阶段,笔者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几种题型着手备考。

基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原因或特点阐述题型

如2021年全国甲卷31题第(2)问: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此题涉及的知识点在必修三第95页(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再举一例,2019年全国卷Ⅲ第30题第(4)问: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此题涉及的知识点在必修三第38页(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这类原因阐述题需考生在识记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作答,因此考生在备考中应对课本上涉及的原因阐述类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并强化记忆。

建立于信息获取及分析综合基础上的原因依据类题型

原因依据类题型明确要求考生分析原因、说明依据、阐明原理和得出结论,此类试题需要考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解释推理、归纳总结并作合理推断,从而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结合自身教学情况,此类题型的答题一般规律和方法如下:事实现象描述——实质原因分析——结果结论阐述。以2020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3)问为例,分析试题时第一步:首先明确事实现象描述:A、B、C、D四种作物株高和光饱和点不同。第二步:明确结果阐述:A、C作物最适合进行间作。第三步:分析事实现象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表格中获取信息,A、D作物株高较高,B、C作物株高较低,间作作物的株高必需具有一定的差距。再结合所学知识A、B作物光饱和点较大,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C、D作物光饱和点较小适合在较弱光照强度下生长。最后按照答题规律组织答案: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可利用下层较弱的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最合适间作的作物为A和C。

使用该规律需注意:① 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事实现象、逻辑关系、结果阐述三者缺一不可。考生作答时尤为重要的是准确呈现逻辑关系,千万不能直接将事实现象和结果结论直接组合形成答案。②若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结果,为了节省答题时间考生在组织答案时,答题规律中的结果阐述可以不写。此处举一例说明注意事项中的第②点: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科学家做了相关实验,结果显示为未处理种子,黑暗条件下发芽率为13%,红光条件下发芽率为99%。该实验结果说明对于未处理种子,红光对发芽有促进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由于该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结果,因此考生在填写答案时,只需要描述事实现象与逻辑关系即可。该题的逻辑关系是红光条件下未处理种子发芽率大于黑暗条件下未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因此该题的答案可以阐述为:与黑暗条件相比,红光处理种子发芽率较高。

非遗传类实验设计思路题型

对于让考生写实验设计思路的题型,考生首先要明确“三变量一指标”,即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能反应因变量变化的观测指标。其次要掌握答题模板:考生在写实验设计思路时,明确自变量在实验中具体的处理方式方法,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相同且适宜,因变量要着重描述其观测指标。作答时,对于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阐述顺序一般不作强行要求,因此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语言描述习惯作答,但对于反应因变量变化的观测指标必须放在实验设计思路的最后。以“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写实验设计思路”为例说明上述答题模型的应用。第一步:先分析此实验自变量及其处理方法。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自变量在实验中的具体处理方法是:在某个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范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第二步: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为插条的种类、数量、生理状态等,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相同且适宜。第三步:描述因变量变化的观测指标。观测指标为插条平均生根数和生根平均长度。在此基础上,用通顺的句子将上述三个信息连起来,即为此题的实验设计思路。

原因类试题并非生物试题中的“洪水猛兽”,关键是厘清思路、明确方法、科学分析、严谨作答。最后,预祝2022届高考考生都能考出优异成绩,每位考生都有机会追寻诗与远方,加油!

作者:李晓兰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高考 实验设计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