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
2022-04-09 09:00广大农村有房有地、有山有水,可面对撂荒的田野,不断倒塌的房屋,却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抵押贷款,农民手握“巨产”而无“巨款”。
德宏州芒市遮放镇和西山乡佳沃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者:盘得胜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钱从何来”是各级政府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在我省广大农村,乡村振兴缺乏资金和农村房屋、集体资产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的“悖论”长期客观存在,虽然广大农村有房有地、有山有水,可面对撂荒的田野,不断倒塌的房屋,却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抵押贷款,农民手握“巨产”而无“巨款”,如何打通资源变现渠道,激发“富民”活力,成为解决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请产入网,让资源串连起来。低效、无效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促进土地的开发利用,发挥土地的效益,拉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我省广大农村农业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的问题,可探索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宅基地、集体林场、承包地使用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纳入平台管理,形成全省信息“一张网”,畅通产权交易信息,并放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效应,激发乡村振兴“金融活水”。在推动资源入网基础上,要把盘活资源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程,依法依规对小、散、乱、远、空的自然村实施整治,通过规划、提升和改造,把乡村“沉睡的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为盘活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折产成股,让利益联结起来。面对广袤的乡土,无利益联结,农村的发展提不上速。把资源变成活水之源,激活农村发展基因,促进农民抱团发展、共同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我省许多农村资源闲置浪费问题,要借鉴浙江、四川等地的工作思路、优秀经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开展农村改革上,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拓展农民股权权能,着力在探索“农房贷”“山林贷”上找准突破口,让“沉睡”的股权变成“活资本”,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真正打通乡村发展的堵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促成产业与村民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带动乡村全面发展。
以利造血,让发展跳动起来。盘活闲置宅基地,光有走向市场还不够,还需赋予乡村更多“造血”功能,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要聚焦我省打造“三张牌”战略部署,立足各地农村资源禀赋,以美丽风光为依托,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管理,变“废”为宝,瞄准“两山实践新基地”目标,完善乡村文旅发展配套政策,对农村闲置资源加以改造利用,开发成特色民宿、特色产业园、观光园等,让资源焕发新机,推动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回流,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努力打通“农民进城谋生”与“市民进村养生”双渠道,将“青山绿水、田园野趣”这些农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惠共赢,给农民带来更多“红利”。
一招盘活,满盘皆新。推动农村闲置资源要素市场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已是大势所趋、共识所在。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惟有施放政策红利,把改革农村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才能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夯实农民财产权益制度保障,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谱写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