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4-06 10:08这个春天,在如潮涌动的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记者走进昭阳区永丰镇元龙社区陈家营自然村感受这里的田园生活。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着欢快的流水声,现代化的气息正一天天改变着这里的面貌。
陈家营自然村距离昭通中心城市不到10公里,凤(凰)苏(家院)公路穿村而过,通往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山包一级公路就在村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让陈家营自然村处处涌动生机与活力。走在青山绿水间,记者强烈地感受到陈家营乡村振兴的速度和激情……
徜徉在陈家营自然村,惊艳无处不在——
青瓦白墙,桃花、梨花、樱桃花、苹果花交相辉映。房前屋后种满了鲜花和蔬菜,让人很难把它与贫穷、落后、闭塞联系在一起。
其实,陈家营自然村曾经是永丰镇最贫穷的村庄,贫困户一度占了全村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村里唯一的主干道是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土路,全村几乎都是破败不堪、毫无安全性可言的土坯房。陈家营自然村有两个村民小组176户556人。2015年,陈家营自然村被定为昭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完全拆除了原来的土坯房,通过统一规划并整合资金新建了现在的陈家营自然村。 2016年底,村民全部搬进了新房。从此,陈家营自然村村民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环境改善,带动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向陈家营集聚,催生了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产业,特色村落吸引八方来客,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踏上了小康路。
元龙社区的黄佑选看到了当地政府发展苹果种植的信心和决心,看准了陈家营自然村便利的交通和优质的土壤和水源,下定决心在陈家营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万物生”苹果种植基地。
陈家营自然村在家务农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虽然他们不甘示弱,也有很大的力气,但从事翻山越岭的农活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基地建成后,为陈家营自然村这些中老年人带来新的活力。黄佑选免费向他们提供苹果树苗和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每月还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黄佑选带领着村民一起种出致富果。在这里,苹果填满了他们的生活,忙碌又充实。
“万物生”苹果基地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3万多棵苹果树挂果,年产量10万公斤,年收入60多万元,产品还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永丰镇元龙社区借助全区推行“合作股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利契机,积极引进云南信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立“伯格勒”黄牛养殖基地,基地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随着“伯格勒”“万物生”“天成”等企业进驻陈家营,村里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元龙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殿彭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多企业能来陈家营自然村投资兴业。目前,陈家营自然村形成了以黄牛养殖、苹果种植为主导,水稻、草莓、樱桃等绿色产业。
元龙社区“两委”班子准备把陈家营自然村建成一个适合游乐的现代化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此造福村民。这是马殿彭一班社区班子成员定下的奋斗目标。未来的陈家营自然村必将成为昭通市民闲暇娱乐的新去处。
产业的发展,不仅让陈家营村民实现每户增收8000元以上,还让群众“出门进基地、致富在门口、回家住新居”,真正实现了 “就近务工促增收、 进城打工助致富、自主创业奔小康”。
在陈家营自然村有的人是知名企业家,有的人是普通建筑工人,有的人年轻时努力奋斗,只为走出去,现在却又回来了。
有的人从外乡落户这里,然后异乡成了家乡。
在陈家营自然村那条东西走向的大道上,“语凝农家乐”古朴的招牌格外惹眼。得益于便捷的交通,看准商机的阮金勇在村里经营起了农家乐,新鲜的黄牛肉是他们家的特色菜,每到周末,整个院落像是办喜事一般,场场爆满,阮金勇也赚得盆满钵满。
陈家营自然村这几年的悄然变化,开始慢慢吸引着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返乡。在广州做幕墙工作多年的张昌万看到陈家营的发展潜能,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生活,选择回到村子。2021年,他成功当选为村民小组长,计划着经营一家玻璃厂,带领村民奔富路。54岁的徐仁华在昆明做水果生意已20多年,看到家乡的飞速发展,决定落叶归根,他计划着在村里开一家小超市。
生活总是在计划和奋斗中充满希望。
阳光和煦,春风送暖,气清景明。村中精致的水体公园,陈家营自然村的老人们,三三两两、高高兴兴地游走在村文化广场,他们驻足光荣榜,不时讨论着村里刚评出的好婆婆、好媳妇。
老人们悠然自得,尽享天伦之乐,敬老孝亲的欢笑声荡漾在村子里。为打造平安、和谐、文明新村,永丰镇、元龙社区还帮助陈家营自然村制定了村规民约、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等,动员村民努力净化、美化环境,争做文明户、文明家庭,树立文明新风。
上午10时左右,已过耳顺之年的张文富从家中出发,前往村民议事中心。当了20多年的村民小组长,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后,他也没有闲着。他和有着55年党龄、86岁的王定祥以及有着50年的党龄、74岁的蔡开长被村民选为德高望重的乡贤,村里的大事小事、邻里纠纷矛盾,都需要他们来把关调和。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的许多矛盾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他们成为陈家营自然村打造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的“润滑剂”。
张文富乐在其中,一直谦虚地说自己“不会说话”,谈起乡风文明时,他指着一块竖立在广场上的村规民约,头头是道地说:“在乡村振兴战略5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中,乡风文明蕴含了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我认为,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美丽乡村,不仅要有漂亮的乡村风光,还要有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更要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农家书屋,听乡贤谈古论今,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在乡村大舞台,欣赏各种文艺表演……这已是陈家营自然村村民的日常。
在陈家营,村民们在房前屋后打造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就有46处,利用木杆、竹竿设置庭院围栏扮靓小庭院;石缸、石磨、犁等农具因地制宜打造了34个独具特色的精致小景观;头脑精明的农户开起了小超市。舒适整洁的村庄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让这里成为城里人羡慕的田园农庄。
每晚9时许,村里的文化广场灯火璀璨,广场舞曲响彻原本静寂的乡村。62岁的王家英每天召集村里的妇女跳广场舞,20多位农村妇女闻歌起舞,她们忘却了家务与农活的疲惫。一旁围观的村民评论着谁跳得最好,一帮小孩子也在旁边跃跃欲试。
当问起跳得兴致正浓的赵庆秀干了一天活为什么还有精力跳广场舞时,她说,前些年日子过得太苦了,现在年纪大了生活也好过了,要把年轻时的遗憾补回来。住着城里人羡慕的小别墅,房前屋后有花园菜园,这样的日子让赵庆秀跟城里人换,她说她是坚决不换的。
从前,陈家营自然村村民以当城里人为荣;现在,能当陈家营自然村村民才是骄傲的事情。
看着村民欢快的舞姿,记者走走看看,和三三两两的村民摆谈,我们已经悄然触摸到这个村庄乡村振兴的“脉动”。
“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正在乌蒙大地慢慢铺开。
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