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3-31 10:20在大关县,有一条出水堰,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这是大关人民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修建的灌溉引水渠,59人为修此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它建设至今已有70余载,仍然造福着大关县翠华、玉碗、天星3个镇2万余群众,它成为了大关人民心中的“红旗渠”。这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只争朝夕的“红旗渠”精神滋养着大关人民,不断激励着大关人民一往无前。玉碗镇石灰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王荣,就有着不服输的劲头,不但自己成为致富带头人,还带领全村921户4017人走出贫困、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她,成为了——
“红旗渠”精神的践行者
3月1日,在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荣,53岁的她和蔼可亲,尽管有些憔悴,但言行间却透露着坚毅的神情。她讲述着这些年来收获荣誉时的喜悦、对家人亏歉的伤心、对事业执着的无怨无悔……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作为一个行政村党总支书记、群众的 “领头羊”,如何带领村“两委”干部动员群众发展产业,支持项目建设、促进村民脱贫致富?这就要求她不仅会带人,还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还得有实干精神与奉献精神,才能在村“两委”班子中、群众中树立威信,才能带领群众同心协力谋发展。王荣,有着丰富人生经历,她在成为村“两委”一员后,逐步成长为村“两委”的主心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她,37岁,从国营企业下岗;
38岁自由创业,经商3年;
41岁接受组织考察进入村“两委”班子,成为了一名最基层的村官;
47岁时,她与25岁的女儿同年取得大学文凭……
弹指一挥间,12年就在她与群众的“碰撞”中滑走,已经有丝丝白发的她,仍然在村党总支书记兼主任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带领群众走在乡村振兴路上无怨无悔。
她把“我只想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好群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王荣说:“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近年来,石灰村党总支从加强班子建设入手,以干部“补选”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组领导班子,把那些对待群众有感情、带领致富有办法、脱贫攻坚有思路的党员及骨干选拔为村组干部,适时“压担子、交任务”,不断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培养。在工作上实行支委挂片、干部包组,带头发展产业、支援建设、服务群众、组织学习,带头开展乡村治理等制度。打造了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村组干部队伍,同时,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发展党员,让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将党组织的发展引入良性循环。2018年,全村8个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2019年,村党总支成功申报市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不会就学!”是王荣的口头禅。不服输,是王荣能干事、肯干事的真实写照。
她,40岁开始学普通话,43岁开始学习计算机操作。一直不断地学习,练就了她能够熟练应对各种任务的工作能力,多次作为大关农村干部代表交流发言。村委委员张银丽说:“支书的电脑用得可溜了,比我们年轻人还顺手。”
2019年末,得知3万头生猪代养场项目计划落地石灰村时,王荣非常高兴,她知道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她也深知,征用百亩土地无疑是从群众口中夺“食”。半个月内要完成100余亩土地的征用……任务有多艰巨可想而知。
部分有畏难情绪的同志对她说:“支书,算了,这个项目我们不要了,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办不到。”
“这样的机会多难得,怎么能说不要了?有什么办不到的?我就不信!”王荣坚定地说。
为了顺利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她首先找到曾经当过村民小组长的秦孟彩,想从她这里打开突破口,由于秦孟彩及群众的耕地已退耕还林,栽植的筇竹苗已经生笋,即将见到效益,听说要征地建养殖场,内心极不愿意。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王荣,每天都要到秦孟彩家找她谈心,白天遇不到就晚上再去,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把建养殖场的好处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慢慢地分析给她听,五六次后,秦孟彩打开了思想顾虑,不但率先在征地协议书上签字,还跟王荣一起做起了群众工作,动员乡亲支持项目建设。
征地期间,王荣因为工作太累,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家人把她送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治疗,医生建议她住院,她想到征地工作还没完成,村上工作丢不下,只作了常规检查,请医生开了药,就匆匆返回村上,又一头扎进征地拆迁工作中。
不到半月,所有涉及征地搬迁的群众都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圆满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该养殖场成为了大关县的一个养殖示范点,王荣只要有机会去炭山村民小组,都会去了解养殖场的生产情况、征地搬迁群众的生活情况。秦孟彩逢人就说:“其他人我都不服,就服王荣。”
王荣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支书不但要带头作示范,还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为了动员群众发展产业,王荣把跑运输的丈夫劝说回家发展产业,养殖了30余箱蜜蜂,在自家的土地上栽李子树、种植蔬菜,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该村按照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抓实产业发展,促进全村产业基本实现“四片区两基地”全覆盖,共种植蔬菜800余亩、发展竹产业3600余亩,种植饲草1500亩、枇杷60亩。在村集体经济上,新建集体经济示范园一个,其中含500立方米鱼塘1口、蜜蜂180箱;修建草料青储窖533立方米,入股乌撒牧业的黄牛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养殖蜜蜂、山羊,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
由于石灰村原为煤炭产区,因生产理念跟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历史原因,造成全村尘肺病发病率较高。据王荣回忆,红沙村民小组村民李俊祥身患尘肺病三期,在弥留之际,让妻子打电话请她去家里一趟。
在病榻前,王荣握着他的手安慰道:“不用担心,以后你们家里的病人(当时其子李兴隆不久前也检查出尘肺病三期)和生活方面的困难村委会和镇党委政府会继续帮助你们的。”
李俊祥用微弱的声音说:“娃娃他嬢嬢,这些年,真的是感谢你对我们一家的关心和帮助,我走后一家老小还要靠你多帮助。”
说完后,在场的人都流下眼泪,王荣偷偷地擦干眼泪走出了大门,在回村的路上就听到了鞭炮声,从电话里得知李俊祥已经安详离世。之后,村“两委”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解决了他家妻子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将他儿子、孙子纳入低保,给儿媳联系工厂外出务工,大大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
面对人居环境整治短板,王荣带头推行门前“三包”、逢“五”大扫除,垃圾池每月清理制度。把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开展妇女节“好婆婆、好儿媳”评比、“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开学季捐资助学、重阳节孝老爱亲等活动,引领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庄亮丽起来,让群众“美”起来。
……
一桩桩、一件件,王荣关心群众的事例太多,无法用文字一一去描述清楚。
王荣,在工作上是“女强人”,而在家中,却时常成为 “过客”,对于家庭和一双儿女她满怀歉疚。
为了让儿女受到锻炼,支持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她曾将女儿推荐到全镇最艰苦的火地村担任“一师一校”代课教师,后来,在孩子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王荣基本上深夜才回家,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干脆不回去,在村宿舍里随便休息下,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丈夫常说:“十天半月都见不着人,村委会才是你的家。”
进入乡村振兴阶段,项目更多、任务更重,目前,该村正在实施100亩坡改梯项目,在以她为首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采取同增同减的方式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让该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再过10来天就可以完工了;目前正组织工人抢抓节令,将原有的珍珠李进行高枝嫁接蜂糖李;动员村民做好春耕物资储备,督促群众抓好春耕,争取年底有个好收成……群众的家中、劳作的现场,经常都能看到王荣的身影。
在王荣的带领下,石灰村正一天一天变好,她的努力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对于石灰村的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她说:“只要组织和群众需要我,我愿意一如既往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
王荣的勤奋与付出,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她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2010年6月被考核为镇级“优秀工作者”;2011年7月荣获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6月荣获庆“七一”演讲比赛镇级三等奖;2012年3月被大关县妇联评为“廉政文化进家庭”示范户;2012年4月被授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2年7月荣获镇党委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6月被玉碗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6月被玉碗镇党委、镇政府授予“优秀基层组织者”荣誉称号;2016年6月年荣获镇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7年7月荣获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至2017年度村(社区)干部考核为优秀;2019年度村(社区)干部考核为优秀;2020年荣获昭通市“最美家庭”称号;2020年荣获云南省“百名好支书”称号;2021年,荣获省委“云南省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表彰。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