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3-25 11:07春风吹过大地,看似无痕无迹,却留下缕缕清香;时光湮没足迹,看似无声无息,却留下条条坦途——
大道如虹幸福长
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便来到大关县工作。这里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境内筇竹、瀑布等资源丰富,有“瀑布之城”“筇竹之乡”的美誉。在这里我目睹了她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古道变通途,也体会到了大关人民在追求幸福路上的干劲、冲劲和闯劲。
来到这里,我听到的最悲伤的故事,是外婆痛失“老六”的故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关境内很多公路都是毛路,很多地方有且只有一条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晴通雨阻。几十里路,货物只能肩挑背扛,可这些都不算什么。一旦遇到有人生病,那就成“生死路”“绝命路”了。外婆家住大关县玉碗镇棕树坪,离县城驻地翠华镇约8公里,到县城要2个多小时。那天,天阴沉沉,早上起来,外婆和外公便上山去了,劳作回来,只见“老六”无精打采坐在房檐下,于是外婆背上“老六”往县医院跑,可是田埂的路,坑坑洼洼,走到对面的公路已用了半个时辰,又从公路走到医院就近两个小时了。就这样一路飞奔,拼命赶到医院,医生还是无奈地说,没办法了,如果早一点到,也许还可想想办法。外婆看着怀里“老六”紧闭的双眼,张着的嘴巴好像还在喊着妈妈,悲痛猛烈地撞击她的心。回来的路,外婆走了好久,“老六”眉清目秀的脸庞,总在她眼前晃动,每走一步都像绳索抽打着她的心,就这样她失去了她的“老六”……
悲伤也只是悲伤,生活还得过下去,勤劳的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路不通,再美的山水,也“酒香难出深巷子”;再好的资源禀赋,也“藏在深山人不识”。大关县有天然筇竹20.83万亩,占全球筇竹总面积的50%以上,年出笋量万余吨,因为运输难,只能低价贱卖。同样,大关县盛产的樱桃、李子等水果,也因路途遥远,便宜了天上的鸟雀。
“要致富,先通路”,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铁律。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大关县交通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昭麻二级专线穿境而过,正好就在外婆家门前。2010年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突然接到外婆电话,说外公中风了。我们赶紧联系车,20分钟后外公就得到及时救护。如今,外公已87岁了,生活依然能自理。如果不是道路畅通,救治及时,后果不敢想象。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不断提高,二级公路的建设已不能满足群众所需。2013年2月,途经寿山、翠华、悦乐、上高桥4个乡(镇)的麻昭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8月,大关县乘势而上,启动了国道213线大关段改建工程,将木杆、高桥、寿山、玉碗4个乡(镇)连接在一起,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2017年底,大关又投资9260万元完成了靖玉公路(玉碗至上高桥段)升级改造工程,并实现了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也见证了大关县历届政府积极而为,利用建桥修路、转移安置等方式,完成“溜索改桥”工程9个、危桥加固改造工程6个,完成养护大、中修工程12个,累计完成日常养护及小修小养里程4100余公里,所有行政村、安置点100%通硬化路,让人民群众尽早迈向幸福之门。
2018年初,大关县启动了第一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92个项目370公里涉及8个乡(镇)38个贫困村。2020年完成600余公里50户以上不搬迁的村组公路建设。翠华镇田园村到翠华镇距离30余公里,有40多户农户居住在高寒边远地区,距离村委会30多公里,电不通、路不通,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都成困难。为了让他们早日享受改革开放的幸福成果,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他们进行转移安置,2018年建成的田园村田园安置点是其中之一。
如今,走进田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小院,宽敞整洁的硬化公路,活动场所、水电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来自大营村民小组的廖冲才一家深有感触。廖冲才说,在搬迁以前,赶集大多为人背马驮,出行一趟要两个小时,回家要3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从高山搬到平坝,更没有想过会买车(摩托车)来开,菜贩子还能开车到家门口来卖菜。
打通路,好致富。现在大关县有高速公路两条、二级公路两条、三级公路1条、乡村公路865条,总里程4692公里,有6个主干道出口通向大关县外,便利的交通网络,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一大批企业入驻大关,2020年8月,成都吉食道食品有限公司入驻位于木杆镇向阳村的大关筇竹(扶贫)产业示范园,为大关“一县一业”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大关“百里水果长廊”也在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接力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围绕产业发展而布局的产业路也正在推进建设,2022年计划修建项目5个,总计165.97公里,投资941.5万元。
时光穿过岁月,留下记忆的芬芳。大关人一步一个脚印,从山脚到山巅,从这山到那山,从山这边到山那边,户与户、村与村、乡与乡,凿出了纵横交错的道路,撑起了大关经济发展与腾飞的一片蓝天。大关交通的变迁,只是昭通跨域式发展的一个缩影,那盘亘在山间的条条坦途,见证着乌蒙大地的发展变化,迎着阳光,在绿色的装扮下向远方延伸……
作者:胡 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