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3-24 09:51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正式发布,昆明市开办企业、招标投标、纳税、政务服务4个指标优化创新经验入选示范引领典型案例。
能够成为示范引领典型案例,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昆明的营商环境,确实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所以在全国这么多城市当中脱颖而出;二是近年来昆明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确实舍得花力气,而且“力度”把握恰当、“力道”精准。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止境,只有锲而不舍地一直努力,才能将这种向好态势保持下去。而且,营商环境的打造与改善,不能是“为了打造环境而打造环境”,而是要让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既要千方百计保持好营商环境优势,更要动脑筋、挖潜力让营商环境优势转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目前来看,昆明的这棵“梧桐”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但是,为什么还没有很多“凤凰”到昆明来“栖”呢?尤其是那些产业规模大、带动效应强、拥有未来发展竞争力的“大凤凰”,怎么才能吸引到昆明来呢?根据这些问题不难归结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能停留于评价指标上的优势,还要得到市场主体的充分承认;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基础,就要抓紧让省内外的企业主体来感受、应用和分享。只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市场主体落户到了昆明,而且是来了就不走,不仅自己来、还带别人来,这才能让营商环境发挥出应有效应,将环境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在“落实”两个字上。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一项“基本功”,即将营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强烈意识。毫不为过地说,付出了多大的劲抓营商环境,就要付出多大的劲来抓转化,而在精准“对味”企业需求、精细服务企业产业链条等方面,甚至是要花更多的精力、费更密的心思。大到州(市)、小到县(市、区)及乡(镇),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还是强调营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都不能想当然地“一刀切”,简单地搞“上下一般粗”。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根据服务市场主体实际情况上面,要尊重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在不触及法规“红线”的原则下,不妨激励基层改革创新的步子跨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