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养料”——徐鲁《爷爷的苹果园》的教育性

 2022-03-12 10: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儿童文学作家不仅肩负着文学创作的艺术重担,而且承担着培育祖国花朵的社会使命。所以,儿童文学既有艺术性,也要注重教育性和思想性。即“如何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徐鲁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爷爷的苹果园》,具有极强的教育性。作家犹如一位谆谆教诲的师者,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不知疲倦、煞费苦心。作品中体现教育性的情节与句子,比比皆是。比如小说中着重塑造了学成回乡献身教育的王校长和为学校发展带头捐钱出力的周爷爷,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榜样。再比如作品中形象化的句子——“是啊,小树们正在长高、长壮,不能缺少精神养料呀!”其中,表达了作家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教育要注重精神引领,给予孩子精神养料;也体现了作家浓浓的教育情怀与社会担当。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和主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更自主地建构自身的品德系统。”比如,作品中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内容,非常鲜明。在“绿色课堂”一章中,作家指出开满洁白苹果花的果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自然课老师带领孩子们深入田间地头,学习苹果花授粉、光合作用等常识,向果农学剪枝技术,这不仅是自然课,也是思想教育课,因为从中可以让孩子懂得许多深刻道理——修剪枝条,就像是修剪去“自私”和“好吃懒做”的败家子;压低苹果枝,让它们向四面生长,就像做人要低调一样;“谁知苹果甜,个个皆辛苦”,让孩子懂得劳动辛苦,要珍惜劳动成果。不难看出,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生动形象的故事和语言,把孩子带进真切的自然与生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认识生活、热爱自然、领悟真理。特别是月光下小鼷鹿的故事,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小鼷鹿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而且培养了他们保护小动物的爱心与责任心。主人公乌格用一句“狼来了”,巧妙地吓退了捕杀小鼷鹿的坏人,体现了乌格的智慧与勇气。由此可见,要培养孩子的这些美好品德与能力,只坐在教室里努力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在青青的小树林这章里,作家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弓河小学校园东南角的那片茁壮成长的小香樟树林,这既是赞美师生与当地百姓共同打造美丽校园的自主精神,又象征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充满生机活力;特别是描写种植千瓣莲的情节,以花期不一致,阐明作家的教育主张。“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手中的宝,都是一朵花,有的没准就是一朵千瓣莲,那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既然选定了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职业,那我们首先最应该学会的,就是对每个孩子都要有信心,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最美的千瓣莲盛开的时候。”面对现实中的应试教育,孩子们是多么需要信心教育、耐心教育,多么希望遵循教育规律来办教育。这些教育思想,完全可以给现实中的教育人醍醐灌顶,好好冷静审视与反思。

总之,无论是青青的小树林,还是栽种千瓣莲,作家都巧妙地将自然生活变成学习的课程,让孩子受自然山水滋养、陶冶,获得欣赏美的原动力,感受自然之美,抵达人与自然和谐境界。正如,英国作家拉斯金所说:“造化为了愉悦人,在自然景色的安排上,用心最多,希望由美丽的景色来教化我们,并和我们对话。”帮助儿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回归自然,热爱其中的山水景物和植物、动物,并且从中领悟深刻的人生哲学与社会真谛。这是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性的其中一个具体体现。

在整个作品中,处处体现作家对孩子成长、对社会教育的重视,但绝对找不到学生厌学、逃学,教师搞题海战术、补课等情节。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教师,都没有应试教育的焦虑。大家都在享受教育的快乐,都在自觉地肩负教育的使命。因为作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教育的是“育人”,而不是“育分”。育人,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是精神熏陶与引领。所以才会说 “小树们正在长高、长壮,不能缺少精神养料呀!”写毛线奶奶、棉鞋奶奶的情节,不仅表达人间温情,更是教育孩子们要懂得感恩;学校邀请乌格的妈妈教孩子做彝族花包包,开设民俗课,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贫干部朱伟叔叔受伤住院,乌格也要去看望朱叔叔,还要请朱叔叔到学校讲讲脱贫攻坚路上的奋斗故事,给予孩子们“精神养料”。生活在乌蒙山区的人们有一种特殊的教育观,他们都是依照老一辈乌蒙山人传下来的朴素而珍贵的美德与经验,管束和教育着下一代孩子。一代代乌蒙山的孩子,也从祖辈润物无声般的家风、民风和校风里,汲取着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像小羊一样在山路上学跑,像小鹰一样在空中练飞。这些朴素而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无声地育人,也是真正的教育方式。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体现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人际交往中的基本行为,培养博爱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学会与人为善,培养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育人,是《爷爷的苹果园》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作品中写毛线奶奶,写脱贫攻坚干部,写周爷爷往抗疫一线送苹果等这些情节,不仅关注现实,而且是以此强化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让孩子懂得珍惜与感激之情,懂得被爱又要学会爱人的道理,懂得敢于担当社会重任的道理。教育使人成为“人”,是《爷爷的苹果园》所发挥的教育功能的特点,即作品不仅给孩子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更要立德树人,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小说中不仅介绍了乌格他们自发组建的“星火小队”,而且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乌格追求上进、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的感人故事。乌格、周爷爷和乌格妈妈不理解少先队精神,误以为红领巾是可以借来戴的,误认为是可以随便加入少先队的。通过小艾同学的教育引导,乌格积极上进,始终以加入少先队为光荣,通过不懈努力、层层考验,特别是在保护野生动物时,顺利通过正义、勇敢的考验,在庄严时刻,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激动万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尹宗义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文学 作家 艺术 徐鲁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