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关注】开学季,想起云龙的“小锣锅”

 2022-03-01 09:30  来源:云龙县融媒体中心

又是一年开学季

看着孩子们背着漂亮的书包

穿着整洁的校服步入校园

不禁想起那些年

云龙的“小锣锅”!

澜沧江水从北向南流经云龙县境,两岸连山,高如屏障。居住山间的各族民众,零星散落在大江沿岸、群山之间。由于居住分散,全县所有学校均有寄宿制学生。曾经,每个寄宿学生都有几样相同的“固定资产”——背篮、小木箱和“小锣锅”。


寄宿学生“固定资产”——背篮、小木箱和“小锣锅”。  张建东 摄

背篮是这些寄宿的孩子用来背书本和生活用品的,小木箱是用来存放生活用品的,“小锣锅”则是孩子们在学校解决温饱的炊具,——一口带有提手的锣锅煮饭、一只带有双耳的铁锅炒菜。寄宿学生无论年龄大小,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一天的两顿饭都要自己动手来做。每个星期天返校时,孩子们都要带上一个星期要用的米、柴、油、盐等,蔬菜则以最耐储存的包菜、洋芋和瓜为主,条件好一些的孩子带几个鸡蛋,再带一小块腊肉,既是肉又做油。


海沧完小的“小锣锅”   杨万宝 摄

在烟熏火燎的伙房里,孩子们很熟练地劈柴、淘米、生火、做饭。有兄弟姊妹或亲戚邻居在一块上学的,往往会聚在一起合伙做饭,有的孩子自做自食,不论生熟、不讲咸淡,吃饱就好。饭做好后,学生们端着碗,三三两两地蹲在台阶上或是操场上边吃边聊。

海沧完小的“小锣锅”    杨万宝 摄

有的学校伙房是在破庙里、宗族祠堂内,因为庙宇相对高大且宽敞,虽是风吹雨淋,但更有利于火烟排散;有的学校伙房相对窄小,烟火缭绕,熏得人直掉眼泪。“我好不容易把火烧着了,又被风吹灭了,火烟熏得我直冒眼泪,我抹掉眼泪,又把火烧着了。”学生日记里,常常会不自觉地写下这样的句子。

个个都是小小厨师  张建东 摄

学前班早上不上课,刚入校的小孩前一晚因为想家哭了很久,第二天迷迷糊糊起床就开始学做饭,受伤在所难免,刀伤、烫伤,各种各样,比较危险的是米汤正滚,锅未支稳,又要添抽柴火,锅一旦倾倒,烫得不轻。有的小朋友早上玩着玩着就忘了做饭,等大家都开饭了就急得直哭。还记得有个女孩日记里写道:“弟弟想家了,一直在哭,我只好不停地安慰他,快要上课了我的饭还没熟,只好下了点面条半生半熟的吃了。”一顿饭过后,孩子们手上脸上、衣服上全是锅灰,但那一双双大眼睛依旧澄澈明亮。

这样的学校生活持续到2009年,全县小锣锅全面消失。

天灯完小学生告别小锣锅吃上营养餐  杨建萍 摄

天灯完小学生告别小锣锅吃上营养餐  赵雪梅 摄

宽敞明亮的食堂  赵雪梅 摄

——1999年,全县实现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1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05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免费发放教科书及免除杂费,住校生享受半寄宿制、寄宿制经费;

——2018年12月全县义务教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19年3月被国家认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县。

——2009年县财政通过财政拨款80万元全面开办小学生食堂,解决农村学校“小锣锅”问题,学生集体伙房变成了无烟厨房,寄宿学生开始享受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

2013年,县财政投资2885万元,将全县115所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食堂收归学校统一管理,云龙县还率先开始推行学校食堂“六T”管理模式,使食堂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安全。2013年开始,通过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全县学生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丰富的课间活动赵雪梅 摄

丰富的课间活动杨万宝 摄

消失的“小锣锅”

见证了云龙教育事业的发展!

来源:云龙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开学季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