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2-18 11:02一些回忆,总是那么不经意的,毫无察觉,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猝不及防奔袭而来,这样的记忆,有人有事,更多的会是过去某一个特定的场景,或者某一固定画面,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如同躲藏在暗夜里发出微弱光芒的星星,用一种似梦似幻的存在,记录我们一路走来的欢与悲、喜与乐,伴随着我们对生活对事业的思考与感悟,给予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遐想、欣然与期待。
水富市有座军民桥,在哪里呢?或许当下一些本地人也会露出疑惑的表情,但20世纪70年代出生在田坝的本地人应该都清楚。军民桥位于县城“观塘首座”小区附近,现在这里已是高楼林立、绿树掩映,地形地貌已经和二十多年前大相径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军民桥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街道、整洁卫生的市容市貌,但围绕这座石桥发生的故事,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记忆中的军民桥,远远看去,其实没什么所谓桥的样子,无非是潺潺山涧溪流上建起的一座拱形石桥,由于桥两边都是泥地,桥面上裹满了泥沙,只有行走在桥上,置身桥间,听桥下的溪水流动,才能找到桥的感觉。可惜的是,用了不少时间,笔者通过档案馆、史志办,以及诸多摄影爱好者,想方设法也没找到一张军民桥的照片,真是人生一大遗憾。
关于军民桥的来历,有很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据说是当年红军一支队伍奔袭到金沙江的时候,面对湍急的江水束手无策时,是本地的渔夫,自告奋勇划着自己的小木筏,在湍急的金沙江面往返多趟,把红军队伍全部摆渡过来,为夺取战役的胜利争取到了时间。为了感谢渔夫,红军自发捐资修建了这座桥;另一个版本,则很浪漫,那时候本没有桥,一位红军连长在战斗中负了伤,无法跟随大部队转移,藏在这附近的一个农户家养伤,在农户女儿的悉心照顾下,伤愈归队。这位连长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所向披靡,打了大胜仗,当了团长,回来看望农户时,为表示感谢,带领队伍修筑而成的,军民桥取其军民一心的寓意。另外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版本,比如,农户家的儿子年满十八,在照顾红军连长时,接受革命洗礼,光荣加入红军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回乡修桥答谢父母等……
这些故事,都是小时候道听途说的。幼时的我,带着好奇的目光难辨真伪;现在的我,已经找不到可以探究真相的故人。
每一个版本,至少都有一幅军民齐心,热火朝天地推着独轮车、挑着扁担运送修桥石料的场景,背景音乐播放的是“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穿军装的战士,穿布衣的乡亲,卷起裤腿,挥洒着汗水忙碌在修桥施工现场,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花,这样的镜头曾经在我的脑海里反复浮现。
每一个版本,至少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结尾;每一个故事,都怀揣着一个热切的愿望,让那战火纷飞和革命建设的岁月充满了温情,更有人情味。
孩子们的乐园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没有现在改变和影响生活的各种娱乐设施设备,格外喜欢户外活动。特别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压抑了一整个冬天的运动神经,在十里春风的抚摸下瞬间被唤醒,他们忘记了母亲关于安全的叮嘱,恣意奔跑在田野上,一身泥一身汗地和土地亲密接触;他们任性地踩在泥浆里,搅浑田里的水,“浑水摸鱼”中靠手指的触觉捉摸泥里的泥鳅、黄鳝,还有被泥水呛晕了的小鱼小虾。
当年的孩子喜欢春天的理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春游。四月的安富坝、万物葱茏、生机勃发,和煦的阳光和清爽的春风孕育着生机与活力。草长莺飞的日子,春光渐渐明媚起来,清柔的春风把迎春花的脸蛋吹拂得格外脆黄,潮湿的空气浸润了泥土的芳香气息,让人们都忍不住深呼吸几口,并能从嘴角尝到丝丝甜味。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奔跑在田野的念头,蠢蠢欲动,坐立不安,翘首以盼得以出游的某一个周末。当父母或者老师公布春游计划的时候,又或者悉心照顾的蚕宝宝即将断了口粮需要立刻寻找桑叶的时候,孩子的心,就已经飞到田野里,飞到乡间小路上,飞到“牛皮滩”的路途中。于是,平日里懒惰的孩子也会兴致盎然地帮着父母准备春游的零食,无非是锃亮的铝皮饭盒里装上几个酥皮面包、两三个白面馒头,或者煮鸡蛋,温开水装满军绿色的行军水壶,简单朴素的食物,都能让行程变得饱满,暗示可以晚一点回家。记得某个春天的傍晚,我的父亲不知道从哪儿找来几根竹枝,用刀削成竹片,当晚就和我一起,用白纸(绒纸更好,但极难找到,有时候就用写过毛笔字的宣纸代替)做一个简单的“王”字风筝,绑上线陀螺,有了风筝,早已梦寐以求的春游就更加让人期待和盼望了。因为春游要经过军民桥,印象中父母总是提醒小心别掉到桥下去。所以,尽管兴致勃勃,孩子们总是不被允许独自过桥,于是,每次经过这座桥,总是有大人伴着。一行人快到桥头,坡上一家农户院旁的小竹林,在春雨霏霏、雾气霭霭的浸润下,显得特别静谧安详,军民桥在竹林掩映中若隐若现。穿过小竹林时,微凉的清风拂过,温柔的阳光透过竹叶星星点点抚摸脸上的皮肤,让视野里的军民桥显得更加婀娜多姿,连桥上湿润的泥中窜出的草苗,也感觉有不一样的生命力。
斗“将军草”,是孩子们春游必备比赛项目,所谓“将军草”,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爪形小草,只有四五十厘米高,长有绒状的枝叶,和其他杂草不同,它不甘寂寞,存在感特强,总是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倔强地仰头张望这个神奇的世界,让人们在千篇一律的杂草中很容易发现它的存在。我想,也许这种草对生命的顽强与挑战,也是人们赋予它“将军”这个名字的缘故吧。
春天的田野里,孩子们很容易从草丛中找到“将军草”,从腰部折断,把所有的枝叶拢起来,连同草秆打成一个结,一个威武的“将军”出现了,这个“制作”过程所有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当然,一个“将军”是不够的,比赛之前,没人会知道自己的“将军”厉不厉害、战斗力强不强,不少孩子会做十多个“将军”捧到手里,自发组织参赛。比赛随时可以开始,两个孩子分别亮出自己的“王牌”,其中一个将草秆穿进另一个打结的环内,一人拿自己的一头的草秆分别往后拉,胜负往往瞬间就能见分晓,其中一个“将军”立马就会折断,犹如将军沙场上被砍掉了头颅,整个打结的部分掉了下来彻底“牺牲”,赢的孩子得意扬扬、嘴角上扬,输的愤愤不平、咬牙切齿连呼“再来”“再来”,换上一个“将军”再次迎战。偶尔也有势均力敌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王牌”对“王牌”,两个“将军”僵持起来,犬牙交错,互不相让,两个孩子勒紧了手、挣红了脸,拉得手痛,都分不出胜负,只好求助于大人帮忙用力才能见分晓。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做成一个身强力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在和小伙伴的所有较量中都能战无不胜,仿佛自己就是这个骄傲的“将军”,运筹帷幄、征服天下,决胜千里,当年获胜的那份快乐,像盛夏吃到一支冰糕一样。
时光荏苒,虽然再也回不去了,但“将军草”较量的记忆,一直保存着,胜利、开心,挫败、颓然,那是最初的竞争意识启蒙,虽然厉害“将军”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田野里亲自选、制作“将军”的过程,是我们参与竞争的重要一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来的作品获得的成就感,与当下成功破获一起案子,抓住一个逃犯,圆满调解一起纠纷,解决老百姓一个困难,所拥有的满足和获得,一脉相承、同日而语。
从案件高发到平安和谐
2000年前后,军民桥所在位置的云富镇田坝15队,“名声”其实并不好,经常有打架的、盗窃的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群众安全感普遍较低。军民桥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存在,刑侦和派出所民警总是以此作为布控的特定指示位置,是绘制抓捕图、包围圈、蹲守图的“地标”。历史的车轮来到了今天,我参加工作了,成为了一名基层民警,从警经历无不被那些案件刻上深深的烙印,回顾往事历历在目,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军民桥周边的治安状况发生的变化。
犹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军民桥附近是案件高发的重灾区。1978年,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建成后,在国家政策倾斜下,工厂得到迅猛发展,化肥紧俏,一时间洛阳纸贵,第三产业还未兴旺的情况下,国企的优势造成了地方上收入分配不平衡,瞬间导致了县城内的贫富差距,云天化的普通工人收入是本地一般干部职工的两三倍,在那个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年代,教育不够好,关爱不到位,贫富差距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落差,又由于军民桥处于城郊接合部,那附近少数不学无术的青年,故意伤害、敲诈勒索,甚至猥亵妇女、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情况较为突出,公安机关排查出嫌疑人常常被确定在那个范围。
那时候,很多天的熬更守夜、蹲点守候,很多次的抓捕行动,都被选择在以军民桥为中心的辐射范围内。记得某一起故意伤害案件,队长安排我们3人连夜守住其中一名重要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出入口,我和战友凌晨1时左右,蹲点到了军民桥头,印象中那晚月亮很圆很亮,皎洁的月光照得桥上的积水亮堂堂,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蹲点的3个人没有打手电筒,而是借小竹林的掩护,潜藏在竹林形成的阴影里观察军民桥上的各种情况,后半夜的凉风冻人,腰间的手铐硌得生疼,心里却异常踏实,各种可能性在我脑海中转悠,“要是嫌疑人和我们对抗,就有滚下桥的可能”“要是嫌疑人拿刀出来,这样的月色应该看得清亮晃晃的刀刃,我们该怎么空手夺白刃?”正在天马行空的思绪乱飞中,嫌疑人出现了,背着一个准备出逃的帆布包,穿着打扮和摸到的线索一致,被我的战友一声震天的怒吼,我的耳膜似乎瞬间失去了听力,更是吓呆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嫌疑人,就牢牢被控制住,帆布包里有把三棱刀,赫然就是嫌疑人实施故意伤害的犯罪凶器。回想起来,要是当晚不把他拿下,他就要亡命天涯,尽管天网恢恢,但成功破案不得不推后不知道多久。
犹记得,另外一起敲诈勒索案件,我们制定了方案,趁夜色到嫌疑人家中直接抓捕,为了出其不意,选择晚上12时以后去,而军民桥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在桥上疾走,月色皎洁,微凉的秋风掠过脸庞,因为是抓捕行动,兴奋感让雄性荷尔蒙勃发,疲倦一扫而光,凌晨的精力体力也显得特别旺盛,军民桥3个字映入脑海,瞬间感觉就有一种红军急行军奔赴战场的壮烈,有一种醉卧沙场的豪迈,胸中燃起夺取胜利的喜悦。虽然,犯罪嫌疑人还没来得及刀光剑影就已经束手就擒,甚至还在梦中就被神兵天降的刑侦民警拖下床牢牢控制住,但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一队人默契地在军民桥上疾走夜行的那一幕,定格的画面久久难以忘怀。我想,也许是年轻的热血,在军民桥的历史故事里,赋予了一种英雄情结,不断激励着我们相信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任何坏人可以逍遥法外。
2005年,水富县启动了“长安杯”的创建,通过平安建设促发展惠民生。经过水富政法系统十余年持续不断地努力,“江湖”已经没落,舞刀弄枪早已不是潮流,“操社会”会被人嗤之以鼻。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平安水富的建设和巩固之下,三年扫黑除恶的扎实有效开展,命案防控措施的持续巩固和加强,水富捧得了来之不易的“长安杯”。如今,水富恶性案件下降了90%,现行故意伤害类案件、强奸案、敲诈勒索案件鲜有发生,而曾经小有名气的军民桥作战图,渐渐被制作它的警察们所淡忘。
消失的军民桥
随着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城市改造让这座曾经人们熟悉的石桥成为了历史,现在的军民桥位置,已经被拔地而起的“观塘首座”小区取代。从这栋小区楼顶眺望,“一江清水出云南”的金沙江近在咫尺,巍峨屹立的向家坝水电站似乎触手可及,电站建设和城市变迁,给这块土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外出学子衣锦还乡时候啧啧赞叹的笑容,是对不远处雄姿勃发的向家坝水电站的赞赏,让人们不再会过于想念从前通往军民桥泥泞的乡间小道以及发生在乡间小道的那些人那些事。只是偶尔,从案件卷宗故纸堆的笔迹中,从曾经住在那附近的老年人的闲谈里,不经意间提起,不经意间想起。
2021年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水富市连续第四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荣誉的取得,来源于水富市政法系统干警的齐心协力、踔厉奋发,源自于水富市各行各业矢志不渝、奋勇拼搏,源自于每一个水富人的孜孜不倦、辛勤奋斗的最终结果。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善,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的不断提升,在原军民桥上拔地而起的“观塘首座”小区已经成为水富城区房价最贵的小区之一,被拆除的军民桥倘若泉下有知,应当是欣喜的。
有诗人途经水富市,流连忘返、笔下生花,写出“我已不思归,愿做水富人”的动人诗句。我想,他一定不知道军民桥的故事,有机会我会拉他一道,春和景明时,沏上一杯春茶,手抚藤椅,坐在金沙江边老地名叫“狗儿窝”的地方,嗑着瓜子、喝着香茶,伸手拨开江面的云雾,一边观赏江中欢游的野鱼,一边给他讲军民桥过去和现在的故事。
作者:非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