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2-17 09:41开展“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
“十三五”以来,彝良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打响脱贫攻坚硬仗,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全县2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彝良县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当前,新一轮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的征途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摘掉了“穷帽子”还要思考如何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鼓起“钱袋子”,带着老百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走上逐步致富的康庄大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为彝良县未来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三个定位”“四篇文章”“六大战略”“两区一基地”为彝良县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牵住了“牛鼻子”才能更好地迈开步子向前走。站在守望初心、接续奋斗的历史交汇点上,彝良县委、县政府以市委、市政府对彝良县提出的“三个定位”“四个新担当”的要求为指引,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重点”“两个保障”以及“4+N”战略,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领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脱贫致富示范区树立标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关键。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艰苦鏖战,紧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和“一平台三机制”,严格按照“五个决不允许”要求全力以赴补齐脱贫短板,坚决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全县坚持一月一走访、一月一排查、一月一研判,扎实开展风险排查、问题消除、成果巩固工作,切实做到常态化监测、常态化帮扶、动态化清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245件,拆除应拆未拆旧房9700余户,解决了发界安置区239户两人户住房不能满足居住需求的问题,启动了发界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了以天麻、竹子、花椒、肉牛为主导的“4+N”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强化就业帮扶,常态化做好控辍保学等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力以赴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夯实基础。
烤烟收购现场。
“十三五”期间,聚焦“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历史性难题,彝良县以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先后累计建成42个集中安置点,11203户各族群众通过“挪穷窝”斩断了“穷根”。 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彝良县紧紧围绕“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坚决守住搬迁群众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细做实后续帮扶措施,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管理。 按照“管理全覆盖、资源共分享、服务零距离”的原则,建立了“网格管家”服务模式,启动了产业园区“扶贫车间”项目建设,充分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就学、就医等基础性问题,全面建立和完善了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就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和基层党建“四重体系”,扎实做好搬迁户后续扶持服务工作,为搬迁群众解决了搬迁后的后顾之忧。在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脱贫致富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祖祖辈辈生活了一辈子的大山,彝良县坚持以产业发展作为高质量脱贫和发展的根本之策,着力构建以天麻、竹子、花椒、肉牛为主导的“4+N”农业产业体系,把“4+N”战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强化就业帮扶、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彝良县以产业扶贫为契机,紧盯高质量发展,全力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十三五”期间,彝良县完成天麻种植12.56万亩,产鲜天麻5719.05万公斤,实现天麻产值94.51亿元。彝良县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获国家产粮大县称号;烤烟产值连续5年超亿元大关;畜牧业产值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草虫鸡、乌金猪、百草羊、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在省、市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彝良县充分把握住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在严格守住生态红线的基础上,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农业延链增收;着力做强龙头企业、规范基地建设、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多层次、多环节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先后引进了山益宝、好医生、巴食川珍等龙头企业入驻彝良;培育了万物生、宸宇农业等本土农特产品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2.52亿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7.82亿元,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随着天麻科技示范园、小草坝天麻国际交易中心等顺利建成,彝良天麻入选全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荣获“全国天麻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县累计建成了以花椒、核桃、竹子为主的林产业基地94.9万亩,彝良成功地创建云南省第一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建成竹产业基地83.65万亩,投产37.5万亩、产量73125吨、产值6.58125亿元,覆盖农户5.5万户22.5万人,户均创收1.2万元;建成花椒产业基地44.1万亩,投产28万亩、产量9800吨、产值5.88亿元,覆盖农户4.7万户19.5万人,户均创收1.25万元。2021年,全县启动建设万头能繁母牛养殖场3个,养殖规模30000头;2022年,在各乡(镇)规划建设16个肉牛养殖场,计划2022年全县肉牛存栏10万头以上,出栏5万头以上,支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1500元以上。与此同时,彝良县还不断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辣椒、马铃薯、烤烟、魔芋和特色养殖产业正在稳步发展。特色产业也带来了彝良县农业的突破性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76.6亿元。预计到2025年,彝良县将达到8万亩天麻、100万亩竹子、50万亩花椒、20万头肉牛的培育发展规模,着力做强龙头、规范基地、打造品牌、延伸链条,多层次多环节增加附加值,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彝良县还大力发挥“人力”优势,积极做好人力资源文章。采取对外精准输出稳定就业一批、加速城镇化就地就业一批、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带动就业一批,千方百计保障农村劳动力、低收入劳动力、搬迁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收入。以发界安置区为龙头,以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坚持“精准、精细、精确”原则,强化管理服务和后续扶持,着力打造脱贫致富示范标杆。按照“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借助外力、各方参与”的思路,积极探索城镇、乡村互动,多渠道增收、渐进式变美、可推广复制的乡村振兴路子。
今后,随着深圳旗滨集团、上海鹏欣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落户彝良县;天麻食药同源试点获批落地;又为彝良县建设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增添了强劲动力,蓄积了强大动能,厚植了发展基础,为彝良县发展擘画了光明前景,注入了磅礴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者。2022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站在新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彝良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以时不我待、激流奋楫、只争朝夕的信心和决心,锚定目标不放松,以高昂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举措,推动彝良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力夺取新时代彝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胜利。
通讯员:陈明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