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巧家的桥

 2022-02-11 14:3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巧家县位于昭通西南边,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东、宁南等四县仅一江之隔。境内最高海拔的大药山4040余米,最低海拔是牛栏江口的麻壕510米。海拔差3500余米,属典型的垂直立体气候。县境内大江小河纵横,峡谷急流一浪接一浪,桥便成了境内通达往来的交通。

巧家的高山大河以及密密麻麻的沟谷决定了巧家桥的形态。在巧家境内大桥、小桥、长桥、短桥(为了孩子平安过寄他人,而随意搭的桥。过寄给首次过桥的人)宽桥、窄桥、藤桥、索桥、吊桥、独木桥都有。巧家人民一致认为修桥补路是善行,是有德有实力的社会表现。巧家人在完成桥的建设中,总是不忘修桥的善举和桥的文化审美以及桥的教化意义。

在巧家县境内闻名遐迩的桥几乎都是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水碾村的刘汉鼎(乾隆年间)和儿子刘诚(嘉庆年间)所修。刘家不仅家资巨富,而且刘诚通文墨、工书法、擅绘画。在桥的命名上,却没有彰显自家功劳的意图,反而把桥的文化美和教化意义融入于桥的命名中,充分体现了桥的文化美。巧家人民在建桥的时候都很注重桥的命名。

培元桥位于白鹤滩镇棉纱村,属铁索吊桥,是巧家南北干线的重要桥。培元桥初叫臭水(温泉水)井桥。据《续东川府志》记载:在棉沙湾,距巧家50公里。嘉庆十年(1805年)间刘诚建。《云南通志》记载在道光十八年冲坍,改建木桥,历经多次毁损,多次修复,民国十年(1921年)由巧家县知事甘绍甫倡议捐资重修为铁索桥,起名为培元桥,使用至今。这桥名寄寓了桥的美好愿望。元:具有元气、真气、原始的意思。培元即培补基础元气、扶掖民生、方便芸芸众生之意。培元桥的碑刻也是书中瑰宝,地方一绝。现在,由于桥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淹没区,于2019年8月整体搬迁到黎明村的水碾河沟。

刘公桥,《续东川府志》记载为:在善长里蒙姑,距巧家70公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刘汉鼎建,通郡城要道。初为石拱桥,乾隆六十年(1795年)刘汉鼎再次捐资凿山开路,创建石桥,后被洪流毁坏。

当时刘公桥作为经会泽县娜姑、云峰、蒙姑渡金沙江,再经四川会理、会东、西昌而达成都的“通省大道”,是云南昆明与四川成都之间的一条便捷通道。自云峰至蒙姑,全是高山险峻的路段,时有马匹滚伤摔死,被马帮视为畏途。

刘汉鼎前来督工,虽经酷暑严寒,从不畏难间断,历时4年功成。最为险峻的是一段在悬崖峭壁间凿成的约1公里长的隧道,这条隧道内宽1.5米,高两米余,全程在绝壁中穿行,整个工程全靠人力和原始的锤錾进行。由于修桥、凿路的工人较多,石匠们聚棚而居,故而这里又被叫作石匠房。人们感念刘汉鼎多次出资修路和桥的功劳,刻碑纪念,命名为刘公桥。光绪七年(1881年)江西商氏五世泰、夏永顺等捐资凿隧道,改建铁索桥。民国年间巧家县福鹤公商号老板严柏龄出资维护石匠房栈道和桥,感怀刘公恩泽苍生的精神,竣工时摩崖石刻:“利济行人”为记。1960年,被洪流毁掉。

利济桥。在蒙姑新街,系铁索桥,修建年限无记。从现在仍然横垂粗大的铁索来看,最晚也不会晚于民国年间。1973年于旁侧修建公路桥后闲置不用。属于蒙姑十景之一——铁桥横跨锁双峰。桥成了地方一景,自然之美;桥利济行人,道德之美。

玉虹桥,在江外白水河上。《续东川府志》记载:乾隆间刘汉鼎建。《云南通志》记为:在江外葫芦口,滇蜀毗连。乾隆间刘、陈二姓创建木桥,历30余年,大水冲决。咸丰年间蜀人张吉太捐修木桥,复圮。光绪十年李芳勋等倡捐改建铁索桥。巡抚张凯嵩提以额曰:“为善最乐。”1952年,江外区域划归宁南县管辖后,改建为石拱桥,迄今尚用。

碧水生玉虹,一虹水濛中。桥似玉虹,驾临碧水,是多美的景色啊!桥有普渡之意,题为“为善最乐”,修人修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善意美意尽在其中。

安贞桥,《续东川府志》记载:在善长里(清朝年间的行政地名)蒙姑。嘉庆二十一年,节妇肖唐氏建。旋被大水冲塌,二十四年重修,改建为木桥。

此桥为一位有德的肖女士修建,保了过桥人的安全,固然是平安贞祥。善举受人称赞,以女人最高的荣誉“贞”赞其善举。

天生桥,在包谷垴下大坪的牛栏江上,连通鲁甸县,为通昭通城要道。最初因山上垮塌一方巨石,滚落横跨在牛栏江上,形成桥,故名天生桥。咸丰年间,为了阻止太平军过江,被民团浇上桐油烧毁。道光年间改建为石拱桥,在巧家民变中被销毁后,设溜渡。光绪十八年由地方绅士倡议募捐,于下游修建铁索桥。1980年,修鲁巧公路,被滚石击毁。

在巧家县境内冠名天生桥的有包谷垴天生桥、荞麦地天生桥,莲塘村天生桥等。起名天生桥,人不贪功,桥为天生(自然形成),是非分明。桥为天生,更显神奇,神秘而壮观。

胜利桥,位于城北石灰窑沟上,是巧家县首次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跨径34米,全长77.5米。浆砌石桥台,桥面净宽7米,是平线公路桥。1975年5月,巧家养护段建成,是巧家县第一座钢筋水泥桥。

巧家县关山绝塞、复水纵横、悬崖绝壁、山高路陡、出行磨皮损骨,苦不堪言,代代如此。终于在1958年举全县之力,动用民工近两万人,历时120天修通了里程152公里的巧大公路(巧家县城到会泽县的大桥镇)可是到了县城边的石灰窑沟,涉沟而过。如遇雨水天气,车辆无法通行,苦不堪言,终于在1975年建成了巧大公路上最大的桥。喜悦之情,不言而喻,终于胜利了,理所当然是胜利桥,把人民的期盼和喜悦凝聚在“胜利”二字之上,成了桥永久的历史和人民不灭的记忆。

巧家桥多,几乎每一座桥都有一个美名,令人遐想,令人回味!诸如姑娘桥、媳妇桥、丫头桥……

作者:朱 汉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巧家 文化 天生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