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打赢扶贫攻坚战——“向贫困宣战”系列访谈之大关篇

 2015-09-20 20:43  来源:

记者 范云

全市扶贫开发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会议为昭通的脱贫制定了时间表和行动计划,本报将连续推出12期我市“向贫困宣战”的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接受采访的是大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巫运松。

记者:在全市扶贫开发会议上,大关县承诺到2020年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承诺对大关意味着什么?

巫运松:习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对扶贫攻坚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大关立足山区、贫困、民族、多灾“四位一体”的县情实际,确立了“11161”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即“锁定到2019年脱贫摘帽这一攻坚任务,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主线,建立一套工作落实和责任考核机制,突出基础设施、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 6 个到村到户重点,强化党的建设这一组织保障”,全力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脱贫8.69万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大关县在扶贫攻坚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巫运松:一是贫困面大程度深的问题。全县有贫困人口8.6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56%,贫困发生率高达34.64%。二是经济发展压力大的问题。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全县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支撑乏力。

记者:针对这些困难,大关都制定了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在这些措施中比较有大关特色的举措有哪些?

巫运松:目前,大关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6个、贫困行政村68个、贫困人口8.69万人。针对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我们计划到2019年实现全县8.69万人全面脱贫。在下步工作中,重点抓实三个关键,一是摸清家底,全面摸清贫困对象情况,全面摸清贫困村组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劳动力培训、通讯设施等情况。二是理清思路,各乡镇紧紧围绕年度减贫目标、脱贫出列目标,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挂钩单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牵头制定挂钩村的扶贫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步骤,确保扶贫攻坚扶到点上。三是落实责任,明确职能部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挂钩部门以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帮扶为重点,细化责任主体,确保任务到部门、责任到干部。

突出四项重点:一是突出交通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突出增收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三是突出教育重点,加快公共服务建设;四是突出生态重点,加快推进环境建设。

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关也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去年,我们把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点面结合”,在最贫困的上高桥乡打堡村开展了“3户联保、滚动发展”试点,全村356户群众户户养牛,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在下步工作中,我们也将逐步在全县适宜地区推广“3户联保、滚动发展”的黄牛养殖模式,全力构建“一户一业、多户一业”的产业扶贫格局。

记者:大关县将采取什么方式去保障这些措施计划的实行?

巫运松:一是严格执行县、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落实政府、企业、社会、干部各方扶贫责任,建立扶贫攻坚责任分解、落实、追究机制。二是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坚持“项目围绕扶贫走、资金围绕扶贫地区下”的原则,结合“摘帽”时间安排,集中资源、重点推进。三是建立扶贫攻坚工作考核机制。四是建立实行“党委组织、政府落实、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扶贫攻坚督查机制,推动扶贫攻坚措施得到有力有效落实。

记者:除了挑战,大关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帮助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巫运松:一是重视程度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国家和省、市、县各级部门和干部职工全员参与,这次扶贫攻坚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支持力度大,省委、省政府建立了投入增长保障机制,完善了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机制,明确了考核、激励机制。三是脱贫基础好。近年来,大关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农网改造、易地安置等项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面貌得到有效改善,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大关县作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必然会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也必然要付出异于常人的艰辛和努力,但面对全县8.69万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将竭尽全力、积极而为,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