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春走基层】南华好山好水出好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2-01-29 22:07  来源:云视网

云视网讯(记者:歹丽娟 邱黾勉)南华人童年最深刻最快乐的记忆,大概都有雨季上山捡菌的这一段。7、8月份,湿热的气候里,最好是刚下过雨的几天,清晨5、6点,天将亮未亮之时,村里的小伙伴就成群结队带上“装备”:塑料口袋、背篓以及必不可少的“登山棍”向山里进发。到达后就立刻开启“作战”状态,不放过每一丛草,每一片枯枝落叶地进行“地毯式”搜索。紧张的心情须得到拨开落叶看到菌子的那一瞬间,才会放松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表的兴奋,必须要向伙伴高声喊:“我找到啦!”才算释放了,既是分享,也有一点炫耀攀比的意味……

生于70年代的余跃先也有同款童年回忆,但他的带有一些遗憾的味道。“那个时候交通、技术不发达,野生菌是自然生长的,离开了土壤很难长时间保存,经常是当天找来当天就得吃,否则不到两天就腐坏了,非常可惜。”余跃先说。但是“无所不能”的妈妈总有办法将夏天的美味留存到冬天,那就是将野生菌,比如鸡枞,炸制成鸡枞油。正是由于这些家乡的味道和记忆,余跃先2005年因为体制改革从供销社下岗后就投入了野生菌精深加工的行业。到现在已经17年有余,他成立的南华县咪依噜天然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拥有了300多名员工,2021年产值更是达到了11000万元。

山里娃带富山里人

余跃先说:“我也是山里人(远离城镇的偏远山区的人),知道我们的老百姓的不容易,特别是山里,交通也不方便,种出来的农作物都只能自己吃,吃不了的就任由它烂在地里了。”所以,“老百姓种什么我们生产什么,农民卖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收购老百姓的农副产品,包括萝卜、洋芋、核桃等,再经过车间专业技术和设备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就制作成了营养美味,各式各样的特色商品,同时也实现的农产品的增值,老百姓的收入也就更多了。现在,余跃先的公司以野生菌为主,已经衍生90多个产品,全部都是以南华的野生菌、农产品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没有添加剂和防腐剂,纯天然的绿色食品。除此之外,余跃光的公司员工几乎都是南华本地的“农民”、小青年,他说,没有人比他们更懂野生菌。他们从小就和菌子打交道,对野生菌也感兴趣,做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余跃先认为,通过产业富民,这也是作为企业在为老百姓服务,为农村,为家乡服务,并且,这种方式的“造血式”扶贫,比直接“给他们”的“输血式”扶贫更有用!

好山好水出好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野生菌在余跃先心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并不是因为它带来了财富,而是它的不可复制性。野生菌为什么受到食客老饕的追捧,因为它的鲜,它的美,而这种美味,是人工培育决不可能替代的。南华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孕育了全国31.2%的野生菌,远销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南华也因此获得了“野生菌王国”的美称。这样的生态环境,离不开南华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南华县率先实施封山育林、封山育菌,在“封山育菌”区域,安排了护林员巡护管理,实行“六不准”政策。即不准毁林开垦、不准挖土采石、不准砍树割草、不准放牧、不准使用农药化肥、不准采集童菌及过熟菌。是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华人靠山吃山,也护山爱山,这才有了每年野生菌的“大丰收”。

打好野生菌绿色食品牌,“云菌”出品在即

说起未来的规划,余跃先光有着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他认为,每年野生菌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的案例让外地人对野生菌怀有一种偏见,认为野生菌大抵是一种不好的东西。所以即使尝试也是抱着“赴死”的心情,网上的段子也说,吃野生菌之前要先联系好最近的医院……

其实,谈野生菌色变也大可不必,并不是所有的野生菌都会导致中毒。余跃先说,南华人代代相传的辨别野生菌是否有毒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有没有长“小白虫”。那是一种在野生菌熟成太过快要腐败的时候从内部长出的白色小虫,甚至没有米粒大。老人们说,有小白虫的,就可以吃!有时候余跃先觉得这个行业很苦,他为之奉献一生的野生菌,因为这样那样的偏见不被社会大众认可,既可惜又无奈。假如今后能够通过政府部门的介入,组织机构对野生菌也做些权威的研究和认证,首先消除了社会上的偏见认知,让人们都能接受野生菌。其次是在接受的基础上,将野生菌也抬高到“云烟”“云茶”的高度上来对外推广,让更多的人能知道、尝到我们山里的味道。这是余跃先新年一个美好的愿望。

    来源:云视网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永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