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威信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结硕果

 2022-01-27 09: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越过绕村而过的潺潺小溪,沿着干净整洁的道路,走进威信县水田镇湾子苗寨,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隐于山林水瀑间的秀美村落映入眼帘。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手捧米酒,唱起动听的苗家山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3棵有着百年历史的紫薇树枝干挺拔、枝繁叶茂,一幅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画卷让人驻足赞叹。

湾子苗寨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威信县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不断取得成果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威信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01年,湾子苗寨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2009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公布为第一批646个传统村落之一,是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之一;2020年5月,威信县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21年11月22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关于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的公示》,威信县成功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21年12月20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发布《关于拟命名第三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的公示》,湾子苗寨被拟命名为第三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的湾子苗寨,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向到访的人们诉说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美故事。



威信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内容。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作为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作为扎西干部学院、各级党校和各类培训必修课。

威信县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西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扎西会议纪念馆等学习教育平台,按照“基地教育干部、干部带动群众”的工作思路,组织各族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培训、深入村组开展“三讲三评”“三同五促”活动10000余场,让各族群众铭记历史感党恩,世代传承“一心向党、热爱祖国”的红色种子,促进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爱党爱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通过举办滇川黔国际越野挑战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拍摄威信苗族《提亲·嫁娶》专题纪录片,编撰《威信苗族》《威信县苗族婚丧史话》等;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项,其中苗族蜡染、“端公戏”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代表性传承人21名;建成两个苗族博物馆;开展“十个一”创建宣传活动,即一次宣讲、一幅标语、一块展板、一封公开信、一场文艺演出、一部专题片、一本宣传册子、一个民族主题文化公园、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广场、一堂故事党课;拍摄了《我要去东莞》《走好新时代的扶贫长征路》等微电影、歌曲MV;大力宣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光花和牺牲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优秀干部杨祖辉、杨学奎、李永春等先进事迹,以身边的事教育人,以身边的人鼓舞人,努力营造学习民族团结模范、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威信县抓住易地扶贫搬迁的机遇,以居住嵌入为重点,采取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方式,搬迁少数民族816户4102人,大嵌入式居住环境逐步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氛围。实现了群众办事便捷化、居民联系紧密化、往来互动频繁化的高质量服务目标,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组织民族工作组深入项目施工村组、边远贫困农户家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更直观、更明了地贯彻到民族地区,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00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拉近干群关系,增进干群感情,用真心帮扶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80余名“代理妈妈”和各类志愿服务者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贫困山区开展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252名。与周边7县(区)签订矛盾纠纷调处协议,正确处理毗邻地区民族关系。举办民族节庆主题活动,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双河苗族彝族乡成立日等重大纪念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破解共治难题,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制定完善涉民族因素重大问题、重大舆情等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纠纷排查,综合运用法律等多种方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各种矛盾纠纷。结合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月一分析、一季一研判,认真开展影响民族团结稳定因素的排查,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全面落实《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和党的民族工作政策法规。全县1671个村(居)民小组把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建立推行村(居)民发展议事委员会制度,成立村(居)民发展议事委员会708个,形成了“1346”发展议事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威信县没有发生过较大涉民族因素案(事)件。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始终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实施,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体现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体现在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坚持将机关、企事业、社会、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旅游景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高速高铁服务站、部队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抓典型示范,杨光花(苗族)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成铖(彝族)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还被国家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水田镇龙洞村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一批乡(镇)、村、组、学校、企业和县直部门被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威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争取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204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建设示范乡两个、示范村10个,项目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进行。

通讯员:许 鹏 文/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时政 威信 民族团结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