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真心实意助创建 民族团结手足情——盐井镇团结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2022-01-20 10:20  来源:昭通新闻网

盐津县盐井镇团结社区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是盐津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个缩影。民族特色浓郁的文体活动,成了有效促进各族群众相交相融的催化剂。

团结社区管理着盐津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安置区——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居住着来自全县10个乡(镇)77个村(社区)3068户14136人,其中有18个少数民族252户1008人。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团结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高认识和处理民族工作的能力,将处理民族工作贯穿于后续管理和发展中。

民族团结大舞台

打造民族文化之家

社区和谐程度关乎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为了让团结社区更和谐,社区干部化身“七大员”——组织员、管理员、宣传员、服务员、引导员、调解员、炊事员,为群众就业创业、医疗教育、卫生饮食、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帮助,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共享团结幸福美好生活。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社区以来,团结社区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进社区组织有序、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落到实地;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政策掌握水平,提高治理服务能力;通过共建共治,和谐文明友爱的社区氛围已经形成,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在社区放置“中华民族一家亲”宣传展板、政策宣传栏、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展、悬挂民族团结宣传标语等,让民族团结看得见、摸得着、能入脑、能进心。

团结社区的民族团结大舞台,利用各种节庆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让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扬起来,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团结社区建乡愁馆,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忘乡愁的同时,记党情、念党恩;坚持树立先进典型,定期表扬模范家庭和模范个人,打造民族文化之家,创建成为邻里和睦、和谐友爱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社区。

网格化管理

社区稳定邻里相帮

团结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团结社区采取“社区党总支+党支部(支部书记)+片区(片区长)+楼栋(楼栋长)+住户”的五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将群众全部纳入到网格化管理中,构建了坚实的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社会救助体系,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为各族群众维权、维法提供支持与帮助,确保群众办事有场所、诉求有回应、服务有保障。

团结社区群众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与社区生活格格不入。为促进和谐稳定,社区开展了10余次破除陈规陋习教育活动,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建立健全定期走访制度,通过逐户走访调查,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区稳定。

团结社区想方设法为群众谋发展、增收入,组织开展电工、焊工、保洁等职业技能培训,让群众都有“一技之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引进凤竹制衣厂、鑫蕾制衣厂、仁德医疗器械厂等企业入驻,团结社区及时将企业最新招聘信息传递给有需要的群众。据了解,共提供就近就地就业岗位215个,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结合盐津县“乌鸡、肉牛、竹笋”3大富民产业,建立林地、耕地、宅基地“三块地”登记台账,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新型经营主体大户带动流转、村集体公司兜底流转等措施盘活“三块地”资源,切实为各族群众谋利益。

共享美好“食”光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吃饭问题,团结社区联合盐津县民政局倾力打造了“幸福餐厅”,让群众共享美好“食”光,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舒心。

“幸福餐厅”面向社区各民族特殊人群,实行午餐、晚餐两餐制。餐厅根据群众的喜好和老年人的饮食健康、习惯,精心烹制菜肴,力求每一份菜品营养均衡、口味优质。采用“智慧助餐”,登记在册的群众都发有消费卡,社区提前充值,群众凭卡用餐,解决了大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移动端支付的难题,提升了便民指数,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组建餐厅志愿服务队,每天为辖区内有需求的孤寡、高龄、失能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以实际行动画大为民服务“同心圆”,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团结社区干部职工以民族团结进社区促和谐友爱为契机,锤炼“为民服务”本领,立足本职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开启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引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真心实意助创建,民族团结手足情。团结社区和谐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文  通讯员:刘洪/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