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关:让人社之花在关河两岸扎根绽放

 2015-07-30 18:37  来源:

本网讯(通讯员 李崇彦)“十二五”期间,大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工作主线,真抓实干,勤勉务实,立足县情实际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让一朵朵人社之花在关河两岸扎根绽放。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人岗匹配

“十二五”期间,大关县委县政府提出“总量翻两番、收入增三倍、争先促进位、提速奔小康”的经济发展目标,为全县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此为契机,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对全县169家机关事业单位4410个岗位进行了科学合理设置,做到了人和岗位的匹配统一。

截止2014年12月,全县共有党政人才1140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01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3265人,其中:高级职称225人,中级职称1635人,初级职称1405人。

拓宽扶持渠道多形式铺就青年创业就业路

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灵活多样破解青年创业就业难题。

2011至2014年,全县已累计实现城镇就业7736人,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始终保持为零;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64万人次,职业培训3719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36笔共6180万元,带动就业3708人;累计发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48户共600万元,带动就业1240人。

打造“创业示范一条街”点燃青年创业之火

2014年,大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整合资金和项目,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创业培训+项目引领+资金扶持+跟踪问效”的捆绑帮扶模式,着力打造了吉利镇“创业示范一条街”项目,从根本上有效增强了青年创业者的经营能力,有效避免了青年创业初期的经营风险。

“创业示范一条街”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强化“1+3”跟踪服务,即每1名享受就业政策扶持的创业人员有1个承办单位负责服务,有1名联络员负责联系协调,1名创业导师负责帮扶指导。

自2014年3月启动“创业示范一条街”项目以来,进入“创业示范一条街”项目的30户经营户,已累计带动就业人员100余人,实现盈利100万余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民生幸福安康

为了进一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应保尽保”的社会保障目标,大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十二五”期间统筹发展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社会保险,全面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大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在加强业务水平和经办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工作机制、简化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各类用人单位和广大城乡居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不留死角、不留黑户、不留隐患,让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截止2014年12月,全县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642389人次,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287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6633人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013人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8711人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749人次、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919人次、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077人次;征缴各类社会保险费21499.34万元,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7427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462.7元、医保费8814万元、工伤保险费747.6万元、生育保险费256.15万元、失业保险费791.89万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障待遇20680.1万元,其中:发放企业职工退休金8351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5306.9元、工伤医疗报帐6016万元、工伤待遇787.6万元、生育保险待遇165.9万元、失业保险费52.7万元。

构建“2+2”新型劳保机制促基层平安稳定

“十二五”期间,大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不懈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工作体制,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条以“收两金+办两案”模式为基准的“2+2”新型劳动保障机制,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持了县域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稳定。

2011年至2014年,已累计向各类用工单位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972.5万元、收取农民工工资准备金160.69万元;累计办结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72件,为1099名民工追讨工资待遇1063.3万元,案件按期结案率100%;累计办结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案件236件,在法定时效内为劳动者挽回各项经济损失2275万余元,案件按期结案率100%。

(大关县人社局 李崇彦 供稿)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