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抢抓人才第一资源 夯实发展关键支撑

 2022-01-16 14:0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大关县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局发展突出位置,紧扣脱贫致富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基地、昭通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区“三个定位”发展目标,实施“引才聚才”“培才育才”“留才用才”三大工程,以人才汇聚打造发展引擎、激活发展动能。

实施“引才聚才”工程,奋力推进人才大集聚。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引才聚才,最根本的是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大关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区位优越,拥有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同时由于经济体量较小、产业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始终秉持“越是经济发展相对薄弱,越要下大气力抓好人才工作”的理念,以求才之切、用才之诚,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把四海贤能引进来、聚起来,把大关建设成人才聚集、干事创业的活力之地。

海纳百川“引人才”。引才是提升发展含金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关县紧紧围绕“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实施百万亩筇竹、百万头生猪、百万吨饲料、百万吨硅矿、百万名游客“五个百万工程”,尤其以筇竹、生猪、硅气“三个百亿元”产业全链条建设,重构重塑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目前,引进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院长董文渊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大关扎下深根;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主任苏华维并设立省级专家工作站;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升益,在大关筹建“北京仁创硅砂综合利用国家级实验室西南中心”;聘请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大伟为顾问,指导页岩气开发利用;与上海李也文化等品牌运营团队深度合作,打造了新生代山海洞网红景区;引进中学特级教师、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郭昌奉,采用政校合作方式创办大关复兴中学。全县人才工作呈现出高精尖领头、多点位开花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人才动能。

筑巢引凤“聚人才”。产业集聚与人才汇聚是相互催生、互为驱动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人才集聚效应也开始初步显现。围绕做优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园区载体作用,高质量打造人才集聚平台,着力在各领域培育造就一批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激活以人才吸引人才、以人才带动人才的良好氛围,打造人才聚集高地,释放人才集聚的正反馈效应和引力场效应。借助吉食道、猪猪侠、东方希望、新希望、安徽远恒等龙头企业平台,引进了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其先进的发展理念,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源头活水”。

实施“培才育才”工程,不断蓄积人才新动能。“引才聚才”是外向发力,“培才育才”是激活内驱动力。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有15—59岁人口132694人,占总人口的63.46%;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588人上升为6463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4182人上升为7241人。全县人力资源看上去相对丰富,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多数劳动力只能选择在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技术含量偏低的行业就业。为加速人力资源转化,大关县牢牢抓住“培”和“育”两个关键,以培训夯实人才成长支撑,以人才的可接续实现发展的可持续。

创新模式“培人才”。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的重要途径。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强化创新,不断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借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上海市闵行区等帮扶资源,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具备国际化眼光、市场化意识、职业化素养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依托各类专家工作站(室),对教育医疗专技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产业大户等跟进培训,大力培养一批技能精湛、善于创新、带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探索开展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才双向挂职、交流锻炼,逐步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使用机制。实施“三名”工程、“师徒”帮带、“专家团队+致富带头人+基地”,建成各类人才培训平台100余个,培养储备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人才队伍,本土人才梯队呈现良性循环态势。

固本强基“育人才”。教育是破解人才匮乏难题、改变人力资源结构的关键一招。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美好向往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提质行动,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和教育治理模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大关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用心用情抓好人才培养的“最先一公里”。实行“品牌建设与基础提升”两手齐抓,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大关复兴中学品牌创建蹄疾步稳,学生数60人以下教学点“收缩式、寄宿制”办学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71.43%、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2%,全县教育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留才用才”工程,全面激发人才创造力。“引才聚才”“培才育才”解决的是人才来源问题,而“留才用才”则解决如何发挥好人才支撑作用的问题。实现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服务来留住人才,营造宜居宜业、拴心留人的用才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来用好人才,建立高效管用、活力迸发的用人机制,做到引进与培养使用并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优化服务“留人才”。人才引不引得进、留不留得住,服务是关键。要留住人才,就要对人才施以更多的关心关怀关爱,要发自内心尊重人才、担当作为服务人才,在情感上“厚爱一分”,在平台上“多搭一层”。通过建设人才公寓、落实领导干部经常性联系服务人才制度等举措,着力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在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多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坚持软、硬件服务一起抓,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生根“四生一体”的理念,用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建强机制“用人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社会治理的良好状态。始终把党管人才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前提,充分发挥县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党管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发现、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产业突围等重点工作,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更加注重从基层一线、产业领域和急难险重工作中选拔任用干部,推动干部在攻坚克难中成长成才。同时,坚持以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重要课题为导向,建立健全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推进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努力吸引各类人才为我所用、用当其时,让创新人才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大关要实现“三个定位”发展目标,必然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持。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教育人、培养人、服务人、凝聚人、提升人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不断提升人才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推动大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中共大关县委书记 雷楚英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