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绿春:拉祜寨的樱花开了 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甜

 2021-12-29 09: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深冬的拉祜寨

像其它地方的冬天

虽然在温暖的阳光下

但吹来的风也夹杂着阵阵的寒意

几年前在村庄建设时种下的樱花树开花了

簇簇的、团团的、粉粉的

就像拉祜族群众现如今的生活

红红火火

葫芦里面孕生命,背上弓弩讨生活。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地处边境地区,全村33户168人,曾经是一个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贩卖生产资料为生的“民族直过区”特困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人均存粮不到100公斤。现如今,在党的政策引领、带动下,村民思想进步了、收入提高了、生活幸福了,拉祜族群众主动融入到了全国民族大家庭中。

山坳里,劳作的拉祜人在木薯地、茶叶地正抡起锄头起劲的整理着,好似不受寒冬的影响。一旁的土地上整齐的、白白的铺着一层薄膜,好像一层润雪,为来年即将破土而出的小嫩芽提供源源不断的肥料,这是拉祜寨村民不久前种下的村集体产业土豆,土豆地里,去年套种的花椒树已经长大,长势喜人。

拉祜寨村民王保斗说:“通过政府的帮扶,我们村子养了鸡、养了鸭,有了村集体经济,今年我们家也种了辣椒、洋芋,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更有干劲了,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走在村子里,新修葺的围栏里栽满了各种蔬菜,正应了墙上“蔬菜林果是农村最好的绿化”的标语。拉祜妇女正轻轻的踏进园子里,一片一片的掰着青菜,老人蹲坐在围栏边“卟咚卟咚”吸着烟筒,孩子幸福的依偎在母亲的背上,而狗子却惬意的摇着尾巴,在主人旁边得意洋洋,家家户户人丁兴旺,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这样的村庄、这样的生活美景图,在三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时你会发现,你关注的不再是拉祜族群众会不会跑?还会像以前那样散漫浑噩?不是的,他们脸上泛着的不再是散漫,而是幸福,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拉祜寨村民王皮勒说:“共产党政策好,(现在)我们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了,我们村里的环境也更加漂亮了,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如今的拉祜寨,拨除穷根,革除陋习,通过脱贫攻坚政策的层层帮扶,全村已经完全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党建引领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村民们住上了小洋楼,不再惧怕陌生人,见人打招呼,积极学习各种生产技能,实现种植、养殖业兼顾,恢复生产和产业发展靠双手实现的思想蜕变,然而这其中的层层蜕变,无不雄辩地书写着多少共产党员和工作队员的艰辛和努力,是“一步跨千年”的华丽大蝶变。

拉祜寨村民王永背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大家相处都很和睦,大家相互团结、共同发展,我们会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产业兴旺,群众才有奔头,生活才有希望,为迅速增加拉祜群众的收入,经过三年的摸索,绿春县按照“项目带动、长短结合、务实脱贫、全面小康”的工作思路,工作队员与技术人员手把手教、肩并肩干,“保姆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目前,黑木耳、有机茶、小米辣、花椒、土豆等各种速生农副产品,成为了拉祜寨发展的重点产业,遍布村庄周围。

“目前,拉祜寨正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六村同创’项目,通过实施该项目,我们拉祜寨的人居环境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基础设施得到不断的完善。”平河镇党委副书记、大头村委会强边固防突击队第一书记、拉祜寨临时党支部书记白杰雄介绍道,在产业建设方面,目前拉祜寨种植了30余亩土豆,还有对150余亩的生态茶园作了提质增效,对90余亩水田做了加固改造,下一步将实施稻鱼鸭养殖项目,同时,拉祜寨加入了村集体的壮大项目,养殖了3000余只本地鸡,通过以上的产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努力,拉祜群众将实现人均收入(增加)4300元以上。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是现在拉祜寨的真实写照,全村群众倍感珍惜党赋予他们的第二次生命,他们听党话,深知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发家致富;他们感党恩,学习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他们跟党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力量守护好边境一线;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一次次汲取着丰富的营养,用实际行动不断努力学习、创新,用坚定的信心向党和政府交上一次次满意的答卷。

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大的跨越,昨天的拉祜寨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烟火气息已经在拉祜山寨弥漫开来,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蝶变”精神不断蔓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祥和的、幸福美丽的拉祜寨。

记者小记

再次来到拉祜寨,其实自己也记不清是第几次到拉祜寨做新闻采访。犹记得几年前领导调研安居房工程,第一次到拉祜寨的情景。村子里,确切的说那时根本就不像个村子,自己也跑过全县很多落后的村子,可是像拉祜寨一样的村庄确实没见过,看到窝棚不像窝棚,房不像房,连进去拍个镜头都能顶着头的“房子”,着实震惊到了自己。在小山包的院子里,四五户人住在一起,有的蓬头垢面,精神萎靡,小孩衣不遮体,害怕陌生人。走进他们的房间,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自己憋着气拍完了需要的镜头,迅速拎着设备大步跑出了房间,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回头想想,看到房间里用木头搭的床,旧的看不了没插电的老电视机,还有那口最值钱的家当——锅,几乎就没有别的。

其实每一次到拉祜寨,都有不同的感觉,对于初到拉祜寨的人来说,也许会说村庄的变化,但对于三天两头往返于拉祜寨的我,变化不仅仅只存在于村庄和生产发展,更多关注的是他们思想和心理上的变化,短短三年的时间,从他们脸上看到的不是零星半点的变化,以前走在村子里,他们对陌生人很抵触,打招呼他们就转头跑回屋里,不配合、语言沟通等给采访带来很大的难度,还好有驻村工作队员帮忙。经过几年的磨合,我也和他们混在了一起,每次走在村里村民会主动和自己打招呼,孩子们会用稚嫩的声音说“你好呀”。

拉祜寨的村民是幸福的,他们有党和政府,有很多很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心关注他们,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拉祜寨的“老乡”们继续发力,振奋精神,向乡村振兴的道路出发。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