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2-27 11:41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标杆。他,默默无闻担任乡村代课教师15年,教育了上千名学生。他担任村干部15年,修公路、建水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栽烤烟、种花椒,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已经年近花甲的他,仍然担任着片区党支部书记,把片区党员和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他就是巧家县崇溪镇花山村第一党支部书记黎帮琼。
修公路建水窖“战天斗地”
花山村位于巧家县马树河西面的一个山坡上,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黎帮琼1963年出生于花山村,从小勤奋好学的他初中毕业后,在家乡的团田小学等学校担任代课教师15年,期间结婚成家生育了一儿一女,1995年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当地有名的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全家人的日子在当地人中算是走在前面的了。
敢想敢干、雷厉风行是大家对黎帮琼的基本印象。2000年初,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改革,黎帮琼在上级组织的关心下,当选为村委会委员,为他开启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新天地。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把公路修通到每个村民小组,甚至每家每户,是黎帮琼的梦想。他担任村干部后,多次向村“两委”和镇党委、政府提出修建村组公路的建议。后来,国家启动了“乡乡通路”工程,巧家县要建马树河主公路至崇溪镇集镇的15公里公路,其中有11公里公路要经过花山村的地面。这是花山村的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共产党员和村干部,黎帮琼看到了花山村未来发展的新希望。为了组织修建好这段公路,村“两委”安排黎帮琼牵头,专门负责组织村民修公路。他给村“两委”建议,把11公里公路的修建任务按难易程度分配到全村的32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几百米的人工开挖工程,遇到岩层,再组织人员爆破。“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全是人工开挖,大家自带干粮和水,用十字镐挖,用撮箕抬,用板车推。从天亮干到天黑,每个人都是一身灰尘,筋疲力尽。但为了修建致富路,大家都干劲十足,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修通了毛坯路。” 黎帮琼回忆说。到集镇的公路建通后,花山村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小组就都通了公路,大家出行就方便多了。尝到通公路甜头的村民们,都要求把公路修到家门口。因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黎帮琼2012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群众信任的“领头羊”。于是,黎帮琼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又组织人员勘测多条支线公路,发动群众修通公路50多公里,把公路修通到了每个村民小组。
“老花山,干花山,雷在中间响,雨下四面山。”这句话形象地讲出了花山村的干旱状况,花山村缺水在巧家是出了名的。当年为了发展烤烟产业,在县烟草公司支持下,黎帮琼和村“两委”带领群众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几年时间里建起了一座塘坝、千余口水池和水窖,还有数十公里长的水渠和引水管网。
饮水困难长期困扰着花山村的发展。而最困难的又数沙坝、湾子、梁子、文村四个村民小组。当时几个小组派出代表找到村主任黎帮琼,请求村“两委”帮助解决他们的饮水困难。黎帮琼经过调研,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饮水工程项目,协调了从马树河对面的南团村山脚到四个村民小组共7公里多的主水管及4个村民小组共5公里多的入户水管,彻底解决了当地400多人的饮水困难。
栽烤烟种花椒共同致富
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有支柱产业。花山村地广人多,在当时“两烟经济”产业的年代,花山村被列为了全县的烤烟种植重点村。但因为缺水和没有种植经验,很多农户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良田好地拿出来栽种烤烟。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作为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黎帮琼带头开始栽种烤烟,先是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4个村民小组租了90多亩土地,进行示范栽种。后来在“烟水配套工程”的引领下,村民们见到了栽种烤烟的经济效益,都纷纷加入到烤烟种植的行列,花山村成了全县烤烟种植大村之一,群众实现了种烟致富,家家户户开始把土墙房改建成砖房,有的家庭还买起了摩托车、农用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烤烟最红火的时候,黎帮琼就在自家自留地和不利于栽种烤烟的坡地上种植花椒,总结试种经验。后来因栽种烤烟投入的增加,烟农的收益大幅度下降,栽种烤烟的人越来越少,加之国家实施“两烟双控”政策,烤烟种植大村花山村需要寻找新的出路。黎帮琼又根据自己多年试种花椒的经验,带领村民育花椒苗、栽种、修枝、嫁接、育肥、保土,扩大花椒种植面积。很多群众看到了种植花椒比种玉米、水稻更赚钱,都开始种植花椒。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巧家县把花椒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培育,花山村村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迅速高涨,全村种植了花椒一万多亩,花山村如今已经变成了“万亩花椒村”,最多的一户有40多亩,黎帮琼家种植有30多亩花椒,一年的收益在10万元左右。花椒树成了花山村的“摇钱树、致富树” 。
不忘初心牢记党恩
黎帮琼这一生,就没有离开过崇溪镇,除了2012年至2016年期间调任安居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他长期都在花山村工作和生活,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富裕,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农村越来越美了。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我们村的公路已经硬化了20公里,大家都脱贫致富了,家家户户建起了砖房,买起了轿车、微型车、农用车及摩托车,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说起今天的变化,黎帮琼感慨道。
因年龄原因,黎帮琼2016年辞去安居村党总支副书记后,回到了花山村,担任了他家所在的花山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建起了一幢别墅,办起了石材工艺厂,管理着自家的花椒林,日子也越来越滋润。在黎帮琼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儿媳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家有3名党员的“红色家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们农业产业也很重视,经常有人来教我们种植花椒,以促提质增效。” 黎帮琼一边修剪着自家的花椒树,一边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故事。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黎帮琼也没有闲着。为了建设第一支部片区的村民活动场所,黎帮琼动员当地10户村民无偿让出了1.5亩土地,其中自己家就支持了0.3亩。黎帮琼说:“今年把活动场所建起来,让国旗飘扬起来,村民有健身休闲的地方,我们党支部也有开展支部活动的会议室,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就更强了。”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