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5-12 14:24◆通讯员 申知铭
在大关县高桥镇高桥村的和平小学有着一位名叫李瑞云的乡村教师。在从教的二十年时间里一直扎根在高寒偏远山区,成为了当地村民心目中最美的乡村教师。
第一眼见到李瑞云时,看到他满脸的风霜,很难把他与一位刚满四十岁的人联系起来。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他的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儿,和他一起任教的老师也走了一拨又一拨,而李瑞云却凭借着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与执着,长期扎根在了和平小学,成为了这里孩子们最坚强的守护者。从教期间,李瑞云不是没有机会离开和平小学,单说他每学期均在全镇名列前茅的学生统考成绩来说,镇中心校就多次找过他商议工作调动的事情,还有两次可以直接到县城工作的机会也都被他一一放弃了。
1995年,刚从大关普师班毕业的李瑞云,主动申请到了高桥镇高桥村的和平小学任教,成为了当时该校唯一一位公办教师。刚来到和平小学任教的李瑞云发现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差,整个学校就是一幢1973年建盖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共有四间教室和两间教师宿舍。因为缺少教室,低年级还处于复式班状况,李瑞云主动腾出了自己的那间宿舍,为学校增加了一个班级,让更多的适龄儿童进入了学校。1998年,听说来了建校指标,李瑞云便连夜连晚地赶到了乡教办,并把指标争取到了和平小学。因当年建校部分款项需要群众筹资,第二天,回到家后的李瑞云顾不上吃饭便急忙赶往了村民小组长家商议筹款的事情。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筹款的事情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因为白天要上课,李瑞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筹资,半夜回到家时,通常是汗水已经浸湿了衣衫。通过他的努力仅用了三天时间,集资款全部筹齐。现在的教学楼于1998年4月开工,并于同年12月投入了使用。
在日常教学中,孩子们在李瑞云眼中那就是他值得一生来进行维护的“宝贝”,一次发现一位苗族学生未来上课,放学后,他急忙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到了这位学生家里。因当年孩子们上学还需要交书费学费,当得知这位学生是因家庭困难交不起书费学费时。李瑞云当即表态这位学生的书费学费全由他个人承担,但学生必须立即返校上课。
扎根在基层,走村串户对学生进行家访对李瑞云来说是家常便饭,向困难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更是常有的事儿,对于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与失依儿童,李瑞云更是加倍呵护,发现谁有经济困难他立马帮助解决,哪位孩子病了他会立马送到村卫生室进行医治。
二十年时间的诸多付出,李瑞云得到了广大村民们的广泛认可,他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点点滴滴连他自己也不大记得,他总是说那些小事不值得一提。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却让广大村们记在了心里。村民们在提起这位李老师时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感,如果说这是李瑞云多年从教的收获,或许过于片面。如果说这是他的人生准则,似乎又过于刻板。他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对村民那份浓浓的情,也许也只有村民们自己才能说明白。以村民们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没来上课他要管,学生走在路上他要担心,学生病了伤了他要亲自护送就医,下雨天要用雨伞送较远的孩子回家,在当地从来不会和村民们发生矛盾,拌上两句嘴。所教出的学生,统考成绩在全镇也是响当当的,均是名列前茅。
在村民们眼中,李瑞云还是能把废铁变成钢的好老师。曾经李瑞云主动接收过一位学校里出了名儿的“坏学生”。是他用爱心与情感让这位名叫吴天星的“坏学生”成为了如今北京石林大学法律服务中心的副主任。
当前,学校营养餐安全是各级主管部门全力严控的一项工作,常常是天不亮李瑞云就已经到达集镇上买菜了,一次因雪大路滑,李瑞云骑着摩托车连人带车摔倒在了公路侧沟里,但他并没有请假休息,而是经过一番简单的包扎后立即返校继续上课。
2006年的3月6日是李瑞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天早晨一位村民将自己家里的马拴到了教室门口的柱子上,对学生的安全造成了隐患。李瑞云上前劝说,谁知遭到的是这位村民的一顿拳脚相加。在将他打晕后,还将他的耳朵咬下了一块,这件事情让李瑞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有人说李瑞云傻,也许很多人的确是很难懂他,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希望有更多像他这样的“傻”老师扎根在基层。有人说李瑞云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叫做美丽,那是因为乡村教师的美,美在责任,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李瑞云和众多乡村教师一样,用他们的坚持,用他们的精神,对“美”做出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