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2-27 09:55理论宣讲是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传播党的理论、阐释政策主张、回应群众关切。然而,在理论宣讲过程中,有的地区进行“大水漫灌”式宣讲,宣讲形式单一;有的忽略了与听众的互动,使宣讲成了上热下冷的“独角戏”……当前,全省上下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要将精神讲清楚、讲透彻,还须提升基层宣讲质量,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有生气、入人心。
有的放矢,杜绝宣讲内容“大锅烩菜”。基层理论宣讲的对象是基层党员和群众,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必须做到因人施教、精准宣讲。宣讲员要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宣讲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大锅菜”转化为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特色菜”,有的放矢、精准传达,让每个听众都能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
深入浅出,杜绝理论知识“云里雾里”。理论宣讲的目的是通过讲解使党的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因此,贴近听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拉近台上台下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宣讲员要做好调查研究,了解本地的方言土话、风土人情,从小切口入手,选择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将理论知识娓娓道来,将严肃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趣味互动交流中,让理论宣讲变得轻松活泼、引人入胜。
寓教于乐,杜绝宣讲形式“墨守成规”。要增加理论宣讲内容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寓教于乐”。一方面,可以吸纳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不同群体加入宣讲员队伍,使宣讲力量丰富多样、互为补充,也可将理论融入小品、歌舞等文艺品类中,创新宣讲形式;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好理论宣讲的新阵地,使党员、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开展学习,满足自主化、差异化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