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李后贵:用坚守责任挽救了148条生命

 2017-07-12 09:44  来源:

“灾害发生的瞬间,电杆倒了,电线冒着火花,到处都是石头滚落的声音......”在盐津县柿子镇三河村跃进组冒水孔路段“6·25”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中,尽管坡下住户多,大滑坡灾害又在凌晨时分发生,却安全转移了滑坡危险区的32户148人,没有任何人员伤亡。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三河村跃进组71岁的李后贵组长,同时他也是冒水孔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监测员,他的讲述将为你揭晓答案。

李后贵说,“24日当天,柿子镇一直在下雨。如果不下雨我们一天去监测点看2到3次,但一到下雨天随时都会到监测点查看,注意裂缝的距离和下沉的深度。”

在当天已经查看了多次的情况下,李后贵18点左右到冒水孔监测点查看,发现监测点的裂缝有变化,同时监测点周围出现了细小的裂缝。但因裂缝距离不大,他接着返回家中吃饭。“吃饭的时候一直想着新出现的细小裂缝,所以一直觉得不太安心。”放下饭碗20点左右,他接着到冒水孔监测点查看,发现监测点的上方出现了一条20公分的裂缝,并且监测点还出现了下沉的情况,他加紧查看了监测点周围出现的裂缝,发现这些裂缝都增宽了。

“看到裂缝都增宽了,我心里很慌。但政府组织我们培训的知识没忘记,演练的情形我也记着。我先给支书打电话汇报情况,接着打电话给住在河边的4户群众让他们赶紧撤离。”李后贵说,河边上的4户群众和偏坡上的8户群众最先进行了撤离。

盐津县境内山高谷深,河道纵横,地质脆弱,有“无灾不成年”之说。2016年盐津“7·05”洪灾中,冒水孔发生山体滑坡,同年9月再次发生山体滑坡,被及时纳入新增的地质灾害监测点。李后贵担任冒水孔滑坡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员。按工作要求,在枯水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李后贵和其他监测员每天轮流监测3次,在雨季每隔3小时监测一次,在汛期每隔半小时监测一次,通过往墙上钉钉子、坡上打木桩、裂缝处贴胶条等手段进行监测,并做好巡查、监测、记录、上报、预警等工作。

今年6月21日以来,柿子镇持续强降雨,冒水孔地质灾害隐患点成为李后贵他们密切关注的焦点。“24日巡查时,我就看见山上不时有碎石滚落、地面开裂等异常情况,便和镇、村两级干部告知当地群众加强防范,保持通信畅通。”李后贵说。

从当天18时开始,从柿子镇通往三河村的公路以及当地山体、地面的裂缝开始大量增多,裂缝不断变大。“还是稳妥点,快通知大家撤离。”李后贵赶忙打电话通知住户撤离到安全地带。接到预警电话后,当地群众纷纷避险。

20时40分许,李后贵不放心,又一路小跑着通过喊话、打电话等方式,在村子里逐一查看还有没有待在家里的群众。

21时许,地面开始急速下陷,山体大面积开裂,监测员上报预警信息。25分钟后,柿子镇、三河村两级干部闻讯赶到现场,启动地质灾害四级应急预案。尽管当时夜黑雨大,地面“嗡嗡”作响,倒塌下来的电杆“呲呲”地冒着火花,山上滚石不断,李后贵和其他30多名救援人员挨家挨户地敲门呼喊、进屋查看,通知群众赶快转移。当时仍有少数人忙着抢救财产而没有转移。22时许,处于滑坡危险区的32户148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危险区不断地陷山裂。25日凌晨2时许,山体滑坡灾害发生。

通讯员 江鸣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