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2-10 16:41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在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城市,各级文明城市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几年甚至上十年都没有创建成功。
我所生活的城市也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这段时间,亲眼见证了我生活的小城一天天变得文明、整洁,面对取得的成绩,有很多的喜悦和感慨。
有一次,在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时,有一位老大爷非要在红灯时过马路,我去劝导,他却说:“我看着呢,现在不是没有车么?”还有一次,一位老太太闯红灯过马路,我也是去劝导,她说:“这个斑马线不就是给人走的么?怎么不可以走啊?”面对这种情况,还真是没有办法,只能好言相劝,尽到职责,让他们慢慢理解和改变吧。
有时候,也会遇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也是几个人有说有笑就过马路了,哪管红灯还是绿灯。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他们从上幼儿园,老师就会教“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又接受了系统的国民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可安全意识和社会公德心还是让人嗟叹不已。
我们在进行入户宣传时,除了主动配合工作的多数人以外,还会碰到两种极端的人:一种人很是热情,主动叫我们就座,邀请我们一起吃晚饭,还问要不要喝杯茶、吃点水果。这些人大多文化素质较高或者说情商较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甚至家里就有人参加了创建活动,所以能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另一种人就是不配合,要么说不要打扰他们的生活,要么说不知道有创建文明城市这回事,创建文明城市好像与他们无关,即使填写登记表也是很不情愿的样子。
面对这些尴尬事,我认为,有人抵制入户宣传,不愿意测评,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主人还不够“文明”,不理解创建文明城市与他的生活的关系;二是他认为我们不够文明,对我们有防范之心,不想与我们合作或多交流。“共创文明,共享成果”的理念或者说成效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
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部门招募了大量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统一着装,被安排打扫卫生死角、在十字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入户宣传、配合测评等工作,虽然投入的精力和取得的成效有限,但这种有意义的工作形式的确可以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或理解这项工作。
现在,多数汽车司机都会在路口主动停车礼让行人,特别是代表一个城市文明窗口的出租车、公交车做得更好,都会在路口提前减速,礼让行人。这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表现。而相反的是,那些送快餐、快递的电动自行车,速度都很快,还经常是一边骑行一边打电话、看手机,到了路口也没有减速的迹象,甚至经常闯红灯,导致险象环生。我知道这些小哥、小妹挣钱不容易,但总该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吧,没有安全,挣钱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能因为抢时间就天天冒险。此外,三轮车、老年代步车违反交通安全法,随意行驶的现象时有发生。
直到现在,大街上依然有人不拴绳遛狗,看到路人害怕的表情,主人总会说:“不要怕,我家的狗不咬人。”可狗毕竟是狗,它能完全地控制自己么?要是狗真的咬了人,面对应该承担的责任,狗的主人又经常翻脸说是行人激怒了狗,想以此推卸责任。每天上班的人行道上,偶尔可以见到狗粪,这些人真不能因为自己爱狗就影响别人的生活环境和安全。
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可以传导给下一代或者更多的人。我就见过年轻女子教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把垃圾丢进路边上的垃圾箱,也见过小孩子在没有成人教的情况下把别人丢弃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箱。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从少年儿童的文明素质看到了文明的延续。
还没有创成文明城市的,一直在努力争取;已经创上的,每年都会有复审,届满后又得重新申报,“文明”永远在路上,“文明创建”已经成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日常工作。
所以说,不仅仅要把文明创建在嘴上、手上,还要把它创建在心坎上,关键是要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把监督倡导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认为,文明在手更要在心,只有这样,才能发扬创建文明城市精神,引导市民群众倍加珍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实现“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创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