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开远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让数字“活”起来,群众“笑”起来

 2021-12-01 09: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北纬23°46'22",东经103°9'46"——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小龙潭镇毛家寨村委会达腊寨一组,一个彝族群众居多的民族村寨。

晨曦初起,靠近公路边的一家院门打开,45岁的杨登会拿起扫把,慢慢地扫着院子里的落叶。但扫了一半就扫不动了,以手抚腰,停了下来。“你有病,就好好歇着吧,我来扫。”75岁的岳父李学祥走过来,接过扫把扫完了院子。

“你那要命的病啊,要不是政府的临时救助和最近核准的低保,还不知道家里要为你急成哪样!”“是呢,多亏了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给予的扶持,不然还真是要返贫喽……”

今年在红河州,开远市乡村振兴局率先打造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9月底平台正式上线以来,以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当好防返贫和项目资产管理的“守门人”,切实解决群众“七愁七盼”问题,实实在在让数字“活”起来、工作“快”起来、实事“多”起来、群众“笑”起来,扎实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万伟俊在手机上查看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信息

动态监测更广泛更有效

“本来想放弃治疗,但有党的好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帮扶,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说起自己的经历,杨登会感慨万端。

杨登会是李学祥家的女婿,本来是一家6口人的经济来源支柱,但自患癌症后,劳动力逐渐丧失。现在,还需要不定期到医院进行化疗,已基本丧失了劳动力。岳父李学祥和岳母张秀珍都已70多岁,已没有了劳动能力。

目前,杨登会的女儿在西双版纳就读幼师专业,儿子在开远第三中学读初一,只有妻子李忠美尚有劳动能力。她在产业园区务工以补贴家用,还要照顾杨登会、老人和孩子,成为了全家人的依靠。

杨登会的家庭面临医疗负担过重、教育负担过大、缺少劳动力问题,存在着极大的返贫致贫风险。

在今年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中,毛家寨村委会总支书记、主任李云辉在走访中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及时安排工作人员通过“开远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进行上报。经平台层层审批,他家被新识别为边缘易致贫户。

经过有关部门联审,他家得到了帮扶,政府为他们发放了临时救助金7000元。

因各级人员预警及时、帮扶及时、回访及时,让本来对生活失去信心、陷入低谷的杨登会一家,又恢复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大家给了我们很多关怀和帮扶,太感谢了;我一定会好好治病,把日子过好。”杨登会感激地说。

杨登会一家,只是开远市得到帮扶家庭的一个缩影。

主动上门了解群众困难

居住在毛家寨村委会路底村民小组的彝族群众普华彬,同样也是防返贫动态监测的受益者。

“今年以来,我的身体一直没恢复,妻子在外务工;家里栽种的枇杷价钱不好,养猪也亏了钱。下半年,妻子受疫情影响,务工不稳定,现在帮我栽甘蔗。两个小娃又在读书,确实是有点困难了;但我还是想坚持到明年,看能不能有起色?没想到我还没有往外说,就被村干部知道了,上门做了防返贫动态监测。”普华彬介绍。

在态监测工作中,小龙潭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万伟俊和工作人员,了解到普华彬家的情况,上门详细了解情况。

原来,普华彬家里有4口人。他腰部有病,对劳动有一定影响;妻子刘美华在家务农,大女儿在红河学院读大学,小儿子在开远市一中读高二,家里就他和妻子是劳动力。

“如果不是预警员及时在平台上开展预警,普华彬家的风险情况,我们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并开展监测的。因为他不像重病户、重残户那样,一看医疗费用、残疾等级,就能分出困难的原因。”

万伟俊介绍,普华彬家于月本月被新识别为脱贫不稳定户。经平台层层审批,并经过市级部门联审,计划针对他家的产业发展和教育支出高的情况,实施小额信贷和动态监测资金帮扶措施。

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

防止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

开远市乡村振兴局切实用好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功能,做实动态监测,紧盯脱贫不稳定户、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困难户这“三类对象”,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体系,群众“七愁七盼”问题不仅得到有效解决,也方便了在乡村振兴一线奔忙的工作人员。

“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以来,预警员采集到群众的相关信息后,直接上传至大数据平台,非常及时高效。”

李云辉介绍,在预警员上报后,通过村级审核员,乡级管理员跟进实地审核,市级相关部门及时联审,制定出精准的帮扶措施。

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中东部,是滇南中心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滇南毓秀”之美誉,也是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之一。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施“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着力提升数字乡村治理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建设“乡村振兴”。

为此,开远市紧抓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机遇,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方向,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的思维,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整合全市各类现有资源、数据,加快推进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当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文/张密 图/杨进取 罗宏伟)

来源:环球网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云南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