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1-30 11:04“喂,陈队长吗?我们饭店后天开业,邀请你们的舞狮队前来捧场助兴。”11月28日,刚演出结束的永善县黄华镇鲁溪舞狮队队长陈元顺又接到了客户的电话,他高兴地说:“入冬以来,开业庆典等活动增多,我们舞狮队忙得不可开交,不光在县内表演,县外也打电话来预约,以前舞狮是自己娱乐,现在却成了赚钱的好活计,这‘文化饭’真是越吃越香。”
永善县文化底蕴深厚,各类民间文化人才聚集。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和文旅部门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支持鼓励广大农村文艺爱好者创办各种民间文艺团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应邀开展有偿表演,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让沾满泥土气息的“草根演员”在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传递文明新风、活跃城乡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鼓了腰包;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帮扶模式,选派民间文艺骨干外出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同时,邀请省内外专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老师,不定期深入城镇、乡村,重点围绕节目编排、舞台艺术、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引导全县民间文艺团体紧跟时代步伐,倾力打造系列传统民俗文化品牌,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民间文艺团体的崛起,让永善县农民喜尝“文化饭”的甜头,许多文艺爱好者不再只满足于发展民间文艺表演团体,而是将目光投向蜡染、刺绣、书画装裱、印章雕刻、少数民族服饰、视频拍摄制作等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女青年杨世翠来自农村,凭着对苗族服饰的爱好与执着,潜心进行设计制作,产品深受顾客喜爱,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3万余元。
永善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为民间文艺团体的产业化发展、民间文艺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县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的农民有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至5万余元。